• 72阅读
  • 0回复

春霁渝州气象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2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新闻追踪

  春霁渝州气象新
  本报记者李济国 谢国明 李维平
  编者按:去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在共和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建立一周年前夕,本报记者前往追踪采访,发现一年来重庆变化很大,虽然困难很多,但发展势头很好。3000多万干部群众上下一心,负重自强,千方百计抓住机遇,全力以赴克服困难,努力开创重庆的光辉未来。重庆古称渝州。“春霁渝州气象新”。本文将告诉你重庆市的最新情况。
  重庆变了!
  设立直辖市以来,山城旧貌日新,三峡库区一期移民任务顺利完成,5个区县的110万农村人口整体脱贫,工业结构调整迈出坚实的步伐。
  谈到这些,市委书记张德邻说:“看重庆一年来的变化,关键不在于经济指标的增长,不在于城市面貌的改观,而在于人气、人心、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
  改善形象 振奋民心
  重庆曾是全国六大工业基地之一,为国家作出过巨大贡献。但是,与其他的老工业城市一样,重庆的城市建设欠账太多。
  早在50年代初,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主政西南,修建了具有民族古典风格的重庆人民大礼堂,几十年来一直是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但是,规划中与这座气势非凡的大礼堂相配套的广场,却一直没有走进人民的生活。重庆人民想广场,盼广场,盼了几十年。
  1997年3月20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之后的第六天,位于市中心的人民广场破土动工。
  人民广场规划范围内的单位和居民,全部在规定期限内搬迁一空。没有一家单位和个人在拆迁问题上讨价还价。一位年过八旬的老者,步行来到人民广场修建指挥部,捐出了平生的积蓄。新闻媒介报道了这位老人为修建广场自愿捐款的消息以后,全市人民自发响应。一直到人民广场修建工程进入扫尾阶段,捐款的市民仍然络绎不绝,以致人民广场修建指挥部不得不通过新闻媒介发表公告,一面感谢全体市民对修建人民广场的大力支持,同时宣布人民广场即将竣工,指挥部不再接受捐款。
  5月25日,人民广场胜利竣工开放。重庆人像过节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重庆市政协的一位委员对记者说,新重庆的领导班子开局不错,抓住了老百姓共同关心的问题,把好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一年之内,重庆市相继在交通严重堵塞的袁家岗修建了立交桥,在长江滩头修建了具有欧洲园林风格和东方园林精细布局特色的现代都市立体公园——珊瑚公园,在解放碑商业中心修建了步行街购物广场……这些工程全部是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发挥效益。重庆市领导把这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称之为“形象工程”,改变城市面貌、树立大都市形象的工程;重庆市民把这些工程称之为“民心工程”,理顺民气、凝聚人心、振奋民心的工程。一位出租车司机说:“有了人民广场、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我们老百姓就有了共享的‘客厅’。”
  更新观念 负重自强
  设立重庆直辖市,建设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开发三峡库区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向中西部倾斜……重庆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云龙表示:“重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建立直辖市以后,新划入重庆的22个县中有20个贫困县,新重庆的农村贫困人口多达366万;三峡库区的百万移民,主要由重庆市负责迁移安置;重庆的公有制经济比例高达80%,面临着产业结构需作大规模调整、下岗职工剧增的重大压力。王云龙说:“重庆又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如何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战胜前所未有的困难?
  重庆市委制定了“负重自强,加快发展,富民为本,从严治党”的16字方针。张德邻说:“要顺利贯彻这16字方针,完成中央交给重庆的重大历史任务,真正实现中央领导同志和全市人民期望的‘后来居上’,全市干部群众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重庆的商店过去关门早,与大都市的形象极不相称,给市民和外地来客带来不便。市政府要求商业中心区的商店延长营业时间1小时。结果市长蒲海清收到一份报告,说是延长一个小时的营业时间,商店要多付一个小时的电费,一个小时的设备运行费,一个小时的工资;职工下班坐不上公共汽车,要乘出租车才能回家,要求市政府给予补贴。
  “延长营业时间可以增加营业收入,不算这个账,反而向政府伸手要钱。”平易近人的蒲海清这一回真的发火了:“这样的思想观念不更新,再好再大的机遇也抓不住,还谈什么建设新重庆。至于公共汽车的营运时间,也应该相应调整。”
  重庆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个典型事例,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思路决定出路。
  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北岸的江北区,有一个特殊的地带:滨江贫困带。这里交通不便,棚屋聚集,市民生活条件多年得不到改善,拖住了江北区经济发展的后腿。
  直辖市成立以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一批博士到重庆任职。经济学博士卢后盾任江北区副区长,主管城建工作。他把理论研究成果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出了“以地建路”的新思路,即谁修路,谁负责拆迁安置,谁就享有沿路地带的开发权益,政府免收一切房地产开发费,只管工程规划和进度质量。按照这个思路,政府可以不出一分钱,坐享滨江路开发的成果。卢后盾的思路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关部门也相继开放了绿灯。举行开工仪式那一天,沿江一带的老百姓自发披红挂彩,燃放爆竹。记者在重庆时,专门到江北区滨江路工地采访。工地附近的老人告诉记者:“我们在江边住了几十年,今天终于看到了改善生活条件的希望。这是我们沿江居民的‘希望工程’。”
  刚刚过去的1997年,是重庆市的“交通建设年”。在这一年之内,重庆全市有5座横跨长江的大桥建成通车;长达270多公里的4条高速公路,同时在巴山渝水间拉开战幕。按照重庆交通建设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市将新建公路4684公里,形成西进东出、南下北上的“大”字形主骨架公路和四通八达的三峡库区公路网,需要投入资金418亿元。如此巨额的资金从哪里来?市长蒲海清说:“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新思路筹集大资金。”1997年,重庆市通过合作、合资、组建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和有偿出让经营权等新方式,为交通建设筹集了充足的资金,形成了交通建设滚动发展的良好势头。
  优化环境 夯实基础
  重庆建立直辖市的消息传出以后,大批国内外客商纷纷前往。但是,中外客商来考察的多,真正落地投资的少。
  重庆市领导班子分析认为,设立直辖市,开发三峡库区经济,这是吸引中外客商的巨大商机。但是,重庆的投资硬环境,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重庆要大量吸引外来资金,既要在改善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基础设施等硬环境上下功夫,也要在调整优惠政策、改进机关作风、简化办事手续等软环境上做文章。以软促硬,软硬兼施。1997年初,重庆市政府与投资有关的16个部门实行一站式办公,简化手续,减少环节,规范收费。投资者只要进一个门就可以办完全部手续。市长每周一天到一站式办公现场值班,当场解决问题。市政府还明确和调整了鼓励外商投资的61条优惠政策,处理了一批积压多年的外商申诉案件。
  一位外商在重庆投资兴建了一艘游轮,却三年不能下水运营。市政府了解到这件事,立即召集有关部门集体研究,三天之内就给这位外商办妥了运营手续。在首航仪式上,这位外商向市政府表示感谢。市政府却向这位外商表示道歉,并希望外商积极反映问题,帮助政府改进工作。
  重庆主城区的交通环境,受山城地理条件的限制,相当拥挤。市政府一面积极筹资架设立交桥、打通隧道,建设跨越长江和嘉陵江的大桥、打通环城干线,改善硬环境。同时下力气整顿交通秩序,改善交通软环境。
  1997年12月15日,重庆市在主城区实施交通秩序大整顿,规范行车停车秩序,禁止尾气超标、严重污染空气的柴油中巴车进城运营。
  经过坚定有力的治理整顿,重庆市的交通秩序当天就恢复正常。如今城区主干道行车速度提高了2—3倍,拥挤路段的堵塞情况大为缓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次强有力的整顿,市政府树立了权威,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信任和拥护。外来的投资者则将这次整顿视为重庆投资环境日益好转的一个标志。
  1997年底,重庆市政协组织视察团,对改善投资环境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并提出了调研报告。报告认为,过去的一年,重庆的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与直辖市的标准相比,与社会各界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在干部作风上,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市委、市政府听取了市政协的报告,决定用4个月时间,在市直机关进行作风整顿,开展创“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市委将开展整顿机关干部作风的决定作为1998年1号文件下发。市领导身先士卒,带头作出表率。1997年12月30日,张德邻同志从北京中央党校中央委员学习班学习归来,第二天就坐火车绕道四川达川,于深夜11点多到达重庆最偏远最贫困的县——城口县调查。当晚即与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研究扶贫措施,直到凌晨3点多才休息。次日一早,张德邻同志又出席城口县干部大会,商讨扶贫大计。
  又是一年万物鲜,春霁渝州气象新。直辖一年,重庆起好了步,开好了局,为今后全市经济的腾飞和社会协调发展,打下了基础。虎年的重庆,更显出一股虎虎生气。重庆人说,尽管我们现在的困难还比较多,但是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高举旗帜,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一年起步,五年振兴”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压题照片:重庆新貌 杨绍全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