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展示农民风采 表达理想追求 武汉乡村时兴“形象包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2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展示农民风采 表达理想追求
  武汉乡村时兴“形象包装”
  本报武汉2月21日电 记者罗盘报道:春风徐徐,武汉郊区和平乡政府大院里,麦穗环抱“和平”拼音字母的绿色乡徽和白底镶绿的乡旗分外引人注目。如今,以乡旗、乡徽等多种形式进行“形象包装”,在武汉市郊区已成为一种时尚,全市近40个村请专家设计了村旗、村徽;30多个村制作了整体形象宣传画册;部分村上了国际互联网。
  农村搞“形象包装”,一度引起争议。1997年,武汉郊区一个村出资6万元委托他人进行形象设计时,许多村民不理解,认为农村不必搞这些“花架子”,不必弄那许多“条条框框”约束自己。有的村干部也说,发展村级经济,农民式的不拘小节也许并无坏处。经过多次学习讨论,乡村干部终于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已使他们进入了第二次创业,没有高起点,没有整体形象的设计是不行的。于是,形象设计在武汉郊区很快成为热门话题。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武汉市和平乡党委书记王建群这样表述他们进行“形象包装”的目的。柴林头村除了花2万元请设计师设计村旗、村徽,还先后两次请专业广告公司设计制作“整体形象宣传画册”,扉页上就是“励精图治创文明,奋发图强夺富裕”的村训及村经济、人文方面的简介。村干部们身着统一、整洁的西服,20多个村办企业统一标牌、办公用具,蓬勃向上的气息扑面而来。王建群对记者说,重塑乡村整体形象,对外能给招商引资带来一个好的环境,对内又可增强凝聚力。有的村每年投入60多万元用于整体形象“包装”,和平乡近年投入260多万元用于提高干部、村民素质,改善整体形象,效果明显,1997年全乡实现利税7.6亿元,比上年增长40%。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