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大局高于一切——武汉军民抗御长江超高水位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08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局高于一切
  ——武汉军民抗御长江超高水位纪实
  本报记者 罗盘
  夜色苍茫。经历了世纪风霜的武汉关,敲响1998年8月8日零点的钟声。至此,武汉军民同长江特大洪水持续搏斗长达40多天,抗御长江武汉关29米超高水位整整10天。10天来,武汉军民牢记江泽民总书记“连续作战,顽强拼搏,不怕疲劳”的指示,将长江大堤数以千计的险情化险为夷,长江干堤未损一寸,巍然屹立,紧锁滔天洪水,全市抗洪斗争夺得阶段性胜利。
  头顶“一缸水”武汉三镇巍然不动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而长江中下游防守的重中之重,则在武汉。武汉是长江中下游唯一有抗洪任务的特大型城市,地位举足轻重;长江流域总共180万平方公里,其中148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要通过武汉这个颈口流入下游。7月29日,长江武汉关水位突破29米后居高不下,运行至今。而武汉绝大部分地平面为22至24米,江水高出市区5米,汉口、武昌、汉阳这武汉三镇的头上顶着一个大水缸!目前这缸水仍在持续上涨,形势危急!
  武汉的灾情、武汉的险情一次次牵动中南海。当武汉7月遭遇百年不遇的罕见大暴雨时,江泽民总书记给温家宝同志打电话,十分关心武汉的灾情,指示确保长江干堤安全,确保武汉安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尔后,长江今年第三次洪峰呼啸着向武汉推进。7月28日,江泽民总书记一大早就打电话给在武汉视察的温家宝同志,非常关心武汉的安危和武汉人民的抗洪斗争,希望武汉军民发扬连续作战作风,顽强拼搏,不怕疲劳,夺取防汛抗洪斗争的更大胜利。在此期间,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亲临武汉抗洪前线,给第一线军民极大鼓舞。
  在面对滔滔大江的武汉市防汛指挥部,从书记市长到专家学者,从指挥员到普通工作人员,大家在一个多月中熬红了眼睛,被蚊虫咬肿了手足,可大家只有一个愿望:我们要战胜洪魔!大家只有一个信念:我们能战胜洪魔!
  铁骨筑长堤,百余突击队员入党
  8月5日深夜,记者来到长江险段武惠堤,见到如下场面:坐镇现场的洪山区委一班人向市领导坚定地说,人在堤在,人不在了堤也要在!市长王守海眼里闪着泪花说:“堤要在,人也要在!”
  然而,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要胜利也会有牺牲。共产党员潘良勇,是武汉今年抗洪中英勇献身的第一人。他作为市水利局副处长、高级工程师,近两年来一直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而且正处于脑溢血恢复的关键时期。今年入汛以后,他再三请求,硬是来到了抗洪第一线。7月,潘良勇和同事们冒着高温,常常一天驱车200多公里,先后查看10多处险工险段,往往深夜11时多才疲惫不堪赶回家。由于劳累过度,不幸脑溢血突发,两天后以身殉职,年仅52岁。同样为保卫武汉献出生命的还有黄陂县滠口镇丁店村党支书王美满。他连续在大堤奋战了30多天,7月30日,突然接到险情通报,他立即率14名抢险队员乘船向险段疾驶。
  此时,狂风大作,巨浪排天,小船不幸进水、下沉、倾覆,船上人员全部落水。为了抢救落水群众,王美满精疲力尽,光荣牺牲。
  危难时刻,共产党员以冲锋在前的可贵品质,团结广大军民众志成城,汇聚成武汉真正的万里长堤。被誉为“基层干部榜样”的武汉市武昌区副区长吴天祥连日冒着滂沱大雨,每天给被围困的居民送菜送药,弄得满身泥水。同时,他还每天到长江险段查看,大伙说,有吴天祥在,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这段时间,抗洪干部群众组成的临时党支部遍布长江干堤,树起了一面面鲜艳的战旗。龙王庙险段聚集的500名民兵来自10个企事业单位,江汉区委在这里成立了10个临时党支部。8月2日8时,江汉区指挥部调动200名民兵到汉江备料厂,限10小时内完成250吨石料装船任务。共产党员身先士卒,搬起石头就往肩上扛,一口气来回十几趟,肩膀上磨出串串血泡。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了其他民兵,大家不叫苦不叫累,连续作战,提前1个小时完成了任务。民兵陈建国深受感动,当场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10天来,武汉市已有100多名抗洪抢险突击队员“水线”入党。登上横锁大江的武汉长江大桥,举目远眺,武汉三镇哨棚林立,战旗飘飘,百万军民斗志昂扬,誓与洪水一比高!
  弃小家顾大局人民是大堤真正基石
  大水当前,武汉军民模范执行防洪法,毫不犹豫地服从大局,一切为了抗洪,一切用于抗洪。武汉港集装箱理货公司只有3名男职工,其余32位都是女性。她们轮班镇守的杨泗港上12码头被人们称为“娘子关”。7月3日此处发生散浸,20余名“娘子军”肩挑背驮,奋战6小时筑起高1.8米、面积20多平方米的围堰,控制了险情。大汛当前,这些平时温柔贤惠的女性成了守闸巡堤抢险的主力军。记者问她们家里的事安排好了没有,她们说,好些天没回家了,先顾大家再顾小家吧!
  青山区人防办57岁的干部王礼春和他的大儿子、大儿媳、小儿子都上了建六—建八堤段巡查,一家7口只剩老伴、住院保胎的小儿媳和6岁的孙子在家。他们父子、兄弟之间经常在交流经验,老王还叮嘱孩子们:查堤要细心,发现水流要报告,特别注意裂缝。
  在中南石化武汉公司险段,男女老少全员上阵。不久前这里发生了入汛以来最大的一起险情。8月6日,记者在这里看到头盖毛巾、手执羽扇的三位守堤老婆婆。68岁的徐选清和64岁的杨汪桂是公司退休职工,64岁的陈汉英是公司家属。她们每天早晨6时准时到岗查险,烈日下一站就是12个小时。她们伸出黝黑的胳膊说:“晒黑了也值得,盼望水早点退,大家都安全。”她们说,儿子媳妇也都上堤了,为保大武汉,家里唱了空城计。
  为了打通抗洪通道,武汉许多单位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总后驻武汉某油库的一座英式小楼正好在防汛通道上,需要拆除。油库领导看着这幢百年建筑,看着楼房里住的家属们,含着泪大声下令:全体迁出,立即拆房!8月3日夜,武汉三层楼地段国棉四厂3300多平方米的房屋被夷为平地,职工流着泪,携带妻儿,投亲靠友另寻住所。武昌区委书记杨向玲动情地说:“武昌区沿江拆除房屋2.7万多平方米,但人民群众为了守卫长江干堤,毫无怨言。人民才是大堤真正的基石啊!”
  正是大局高于一切这个共同的誓言,鼓舞着、激励着武汉军民奋不顾身、不惜一切迎战大洪水!
  专家上险段,确保最后胜利
  江水日日看涨,汛情日趋凶猛。高水位浸泡近40天的大堤,险情频发,防汛大军在查险抢险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水利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此时,武汉市防汛指挥部果断决定:全市所有水利专家和技术人员都投入防汛抗洪,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全力支援。
  武汉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众多,并拥有全国一流的水利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心系武汉安危,一直通过各种方式为武汉防汛抗洪出谋献策,有的主动请缨到一线。8月3日,16家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很快报出了90位到一线指导抗洪的专家名单。他们当中有被国家授予勘察大师称号的范世凯、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于双清、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学院院长刘景植等。这批专家、技术人员一参战就直接分赴武汉市13个区县,提供技术服务,指导查险排险。海军工程学院也派出16名潜水专业人员待命,随时听从调遣。
  专家学者纷纷为大堤“把脉”,为险情“会诊”,大大提高了抗洪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长江水利委员会河流所副总工程师梁中贤教授,身披三峡工地的尘土,与其他技术人员火速赶赴谌家矶报到,放下行李,立即就奔赴各个堤防险段,指导抗洪人员用科学方法巡堤排险。
  长江武汉段水位仍在29米以上缓缓上升,更大的洪峰正逼近武汉。面对滔滔大江,面对武汉百万人民,面对江城万家灯火,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说,生存或者毁灭,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一定牢记江泽民总书记的嘱托,确保长江干堤安全,确保武汉安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