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抓就业 促扶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0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抓就业 促扶贫
  本报驻蒙古记者敖其尔
  蒙古的贫困人口目前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6%。如何解决贫困和就业问题已成为蒙古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几年,蒙古贫困人口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城市失业人数增加。苏联解体后,前苏联在蒙古兴办的工矿企业纷纷停产停工,导致大批工人失业。1990年蒙古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后,有些工矿企业因原料、设备、资金等问题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瘫痪甚至倒闭,造成众多产业工人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其二,牧区人口流入城市,使失业和贫困人数增加。4年前乌兰巴托的人口还不到50万,如今已增至63万。由于牧区大量无业青年涌进城市,使本已严峻的就业问题更加突出。据有关资料统计,蒙古失业人数中的60%集中在城镇。第三,社会贫困人数增加。除了失业者外,近几年来,随着物价的上涨,退休职工、多子女家庭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这批人已汇入贫困大军。蒙古退休职工的养老金、退休金,平均一人不到1万图格里克,由于物价飞涨,退休职工靠养老金已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第四,依靠单一畜牧业无法早日摆脱贫困。
  为早日解决贫困和就业问题,近几年蒙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扶贫就业措施。早在1994年6月,蒙古政府制定了“扶贫纲领”,提出了到2000年使贫困人口减少到全国人口10%的目标。为此,各级政府专门建立了“扶贫委员会”,要求各部门、社会团体积极寻求就业门路,解决贫困问题。为充分有效地利用联合国以及国际社会向蒙古提供的扶贫资金和贷款,蒙古政府设立了扶贫基金会。
  1994年政府制定了478个扶贫项目。截至去年10月,已发放扶贫专项贷款3.7亿图格里克,重点扶植中小企业和农牧业。近两年的实践表明,蒙古农牧扶贫试点效益良好。后杭爱省利用扶贫贷款种菜、养羊,两年内产量分别增长30%。乌兰巴托市利用扶贫贷款办起了“小型家庭企业”,解决了不少贫困人员的就业问题。1994年蒙古利用日本援蒙1.4亿多图格里克资金在78个苏木(县)以及乌兰巴托市的7个区共解决了2470人的就业问题。目前,蒙古政府将实施8400万美元的扶贫工程,其中50%的资金由国际机构提供,其余将由蒙古财政拨款。
  蒙古政府在解决贫困和就业问题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许多困难。其主要问题是:扶贫资金投资大但效益不佳,许多利用扶贫资金建立起来的中小企业效益低下。随着蒙古物价的进一步放开,房租水电费增加了70%,食品等也涨价了40%左右。在物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贫困人数呈增加趋势。
  此间舆论界认为,目前蒙古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就业和贫困问题仍十分严峻。尽管蒙古政府在国际组织的援助下,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扶贫就业工程,但要彻底解决这一难题,还需时日。
  (本报乌兰巴托2月1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