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到书籍内寻找满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0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到书籍内寻找满足
  本报记者 李舫
  2月3日,大年初七,这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节日的欢乐气氛依旧徜徉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相比之下,那些执著地点缀在节日的缤纷氛围里的不起眼的小书报摊,则显得稍为冷清。
  在海淀区富丽堂皇的当代商场南侧十余米,有一条毫不起眼的小胡同。熟悉这里的人会将你引向挂满衣服的铁丝架后面的一个个小书摊。马路斜对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莘莘学子们大都是这里的常客。一块又一块经风吹日晒已有些发旧的木板挡起的、被用透明塑料布精心裹住的书籍几乎就是中国流行书的“排行榜”。
  尽管寒风萧瑟,但站在书摊前耐心地翻看、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的人仍是不少。留意观察,发现卖得比较“火”的是装潢较漂亮的经典读物,以及经济、市场分析、回忆录、人物传记、电脑操作及软件、生活指南类的图书,当代知名作家,如池莉、方方、陈村、张欣、毕淑敏等的文集,还有武侠小说仍有市场,而如琼瑶、席绢等的言情小说却没看见有人问津。
  记者采访了其中的一位摊主。这是位三十多岁、快言快语的女老板。她说,春节期间她一直在营业,虽然来买书的人不如平常多,但卖掉的书却比平常多。今年春节卖得最好的是她平时不太经营的儿童书。“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吃得好、穿得好,什么都不缺,好多父母便将给孩子们的新年礼物换成了书。插图本的《少儿百科全书》、《水浒传》,这几天都卖得不错。人民邮电出版社新近推出一套狄斯尼世界经典童话连环画,虽然价格不低,仍有不少家长买。”她随手拿起一本《农场里的动物》说:“像这种给幼儿看的撕不烂的书,每本薄薄的十来页,就要几十元,一套下来,要百八十元。可好多家长买的时候眉头皱都不皱!”儿童书市场销售看好,无疑是一件好事。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儿童书中字、词出现错误,有些书中使用连成人都看不懂的外来时新词语,有些古诗配画的书中个别字的拼音都出现错误。同时,记者注意到,老一点儿的儿童书,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由于市场需求不大,各种版本又良莠不齐,大多堆在新华书店里,所以摊儿上看不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新出的“纽伯瑞获奖”丛书又没上摊。这种情况,不知是喜?是忧?
  在提到成人类图书时,这位女老板坦率地说:“读者的口味非常挑剔。读者淘汰一本书的速度要比舞台上淘汰一个明星的速度还快,像三五年前火得不得了的小说现在问都少有人问了。”她介绍说,目前卖得最快的是方军的《我认识的鬼子兵———一个留日学生的札记》,赵强、王俊的《谁比谁傻》,张佐良的《周恩来的最后十年———一位保健医生的回忆录》,《索罗斯———走在股市曲线前面的人》,《199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然而,像以前那种一到货就被抢购一空,一时间洛阳纸贵的图书却没有。
  记者采访期间,看到不少读者来购买《水浒传》。摊主说:“好些书,本来并不是很卖得动的,可一旦拍成电影、电视剧,销售量倍增。”前不久,董竹君的《我的一个世纪》出版。这部书记录了一位世纪老人的传奇经历。导演谢晋非常看好这部书并决定拍成电视剧。许多读者欣闻此讯,前来购书。可见,传媒对文化传播的作用是巨大的,因而,传媒所关注的题材乃至传媒者个人的思想、素质、文化结构、兴趣、爱好与我们的文化生活都息息相关。
  傍晚时分,街上行人渐渐稀少。一位学生模样的人来翻看《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毛泽东诗词集》爱不释手,最后看了看书的价格,叹着气离开了。据说,这种现象常见。如今能买得起书的人又常常不看书,想看书的人买不起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北京市的另外一些书报摊,发现一些内容极其不健康、格调极其低靡的书籍竟然也不乏读者。有一位摊主说:“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出版商和营销商。”在出版、发行业日益走向市场的今天,一些不法出版商为迎合某些读者的低级趣味,炮制出一批又一批黄色、下流、浅薄、无聊的书籍和刊物。黄色书籍屡禁不绝的现象颇令人深思。提高读者素质、文化修养、阅读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肃清不法出版物的流毒、整顿不法出版市场,则是亟待有关部门去做的。(图片)
  徐烨摄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