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光辉的形象 不朽的精神 ——写在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周恩来》播放之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0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影视窗

  光辉的形象 不朽的精神
  ——写在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周恩来》播放之际
  廖毅文
  深沉、舒婉的音乐在邃远的苍穹响起,人民英雄纪念碑雪白的历史浮雕和汉白玉栏杆在晨曦的天幕下,愈显壮美肃穆,巨大的纪念碑由近及远,巍峨壮观,耸入云天……一代伟人周恩来以一种崇高人格的智慧精神,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周恩来》以恢宏的气势、沉雄的基调、凝重的风格徐徐拉开了她的大幕。
  这部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共同摄制完成的十二集电视文献纪录片,深情地诉说着一位历史伟人最具风采的生命历程和一个开国总理平凡而伟大的真实故事。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光辉的一生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电视片让人们在重温周恩来一生的同时,回顾共和国内政外交的变幻风云,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共和国走过的曲折之路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艰难探索,用历史的眼光思考现实,面向未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感,又闪耀着理性思考的光芒。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全面反映周恩来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业绩、精神风貌和一些重大、敏感问题是这部片子的又一特色。这里既有反映周恩来任开国总理二十六年间几个重要时期、重大事件及丰功伟业的宏观写意,又有反映周恩来人格个性、情操爱好的细节写真。在充分反映周恩来光辉业绩的基础上,还对他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些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心境和历史局限性也如实作了反映,使人物和历史在宏观与细节的交叙写真中显得真实可信、丰满完整。
  在总体结构上,此片采取编年和叙事相结合的方法布局谋篇,横向展开,以完整地展示历史背景,充分表现人物的个性、命运以及生存状态,营造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向。全片节奏有张有弛,情节有虚有实,纵横交错,起伏跌宕,从而形成了独到的美学风格。
  纪录片《周恩来》的采访对象和文献资料也具有权威性。在长达两年多的采访拍摄过程中,摄制组赴美、英、日本、瑞士、俄罗斯和国内的南京、上海、南昌、武汉、云南、广东、浙江等几十个省市,采访了江泽民、李鹏、钱其琛、荣毅仁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薄一波、宋平、杨尚昆、袁宝华、谷牧、钱正英、黄华、熊向晖、吕正操、李德生、阿沛·阿旺晋美、赛福鼎等老同志,还采访了长期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李琦、罗青长、童小鹏、顾明、周家鼎、吴阶平、张佐良、冀朝铸、林丽韫,以及一批外国政治家和国际友人基辛格、清水正夫、二阶堂进、韩素音等,作为当事人,他们怀着深切的缅怀之情,所讲的故事渗透着真纯深挚的感情,生动、真实,具有现场感,这一切使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形象更加丰满、传神。
  此外,纪录片《周恩来》在运用电视语言方面也给人以全新的感受。中央文献研究室与中央电视台发挥各自的优势,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在真实地揭示历史的前提下,注意影视特殊表现技法的运用,采取时空交错、景物对比、岁月更迭、纪实写真等多种手法来展示时代氛围,表现思想内涵,使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了纪录片《周恩来》的感染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