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牢记小平教诲 搞好军事科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3
第5版(专页)
专栏: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

  牢记小平教诲 搞好军事科研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1978年3月15日,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我院迎来了建院20周年华诞。这天下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在宋时轮院长和粟裕第一政委的陪同下,邓小平同志与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健步来到了我们中间。不见小平久矣。看到他几经沉浮,屡遭困踬,依然那样坚毅,那样矍铄,睿智的目光中流溢着亲切而温暖的笑,大家都热烈地鼓起掌来,他也不时挥手向大家致意。合影结束后,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他与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一起听取了我院首长的汇报,并不时插话询问了他感兴趣的一些问题,会后,宋院长、粟政委请他题词,他欣然应允,略一沉吟,展纸挥毫,写下几行笔墨酣畅、气势磅礴的大字:“继承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发展我国军事科学”……
  一
  每一个历史性的文件都是历史留下的雪泥鸿爪。只有把它放回到历史里,才能真正读懂它的意义。
  我们都清楚地记得,在十年内乱刚刚结束不久,一方面,由于林彪、“四人帮”对毛泽东思想的割裂和歪曲,极大地败坏了毛泽东思想作为科学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旗帜的声誉;另一方面,“左”的思想影响还远远没有肃清,依然在禁锢着人们的头脑。究竟应该怎样看待毛泽东思想及毛泽东本人,我们党还要不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以及怎样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已经成为一个决定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政治问题,摆在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面前。
  邓小平同志在“文革”中虽然遭受重大磨难,但他对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科学理论、作为我们事业旗帜的信念矢志不渝,并且严格地把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与林彪、“四人帮”的歪曲、篡改、割裂相区别。这种清醒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为党和国家重新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1977年4月10日,他在第二次复出前给中央的信中热情洋溢地写道:“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推向前进。”5月24日,他重新恢复工作不久,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我们要高举旗帜,就是要学习和运用这个思想体系。”联系到这一时期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我们就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他题词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
  在为我院的题词中,邓小平同志既毫不含糊地要求我们要“继承毛泽东军事思想”,又要求我们要运用这一理论,运用它教给我们的军事观和方法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核心是“研究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学习和继承毛泽东军事思想,要着眼于其运用,着眼于对现实军事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因此,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总的要求就是———“发展我国的军事科学”。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完整的军事科研的指导方针。在当时“左”的影响仍挥之不去,“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的情况下,这一题词无疑有着巨大的解放思想和正本清源的意义。
  二
  继承毛泽东军事思想,就必须深入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座博大精深的宝库,可是十年内乱,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毛泽东军事思想也被曲解了,庸俗化了,生动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军事原则变成了照抄照搬、等因奉此的教条。当时人们能够看到的毛泽东军事著作也不多,因而也不利于引导人们去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理解掌握其无比丰富和生动的内容以及它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鉴于这种情况,小平同志题词后半个月,我院即向中央军委提出了编印《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的请示。得到中央军委批准后,我院随即组织得力人员开展这一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该书于1981年4月正式出版发行,适应了全军学习的急需。
  为了更加系统地整理毛泽东军事文献,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学习与研究提供更为丰富、更为翔实的依据,1985年,我院和中央文献研究室联合承担了编辑《毛泽东军事文集》(六卷本)的任务。经过两单位编辑人员八年多的通力合作,终于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这一有重大意义的工程告竣,邓小平同志对此事一直非常关心,在该书出版之时,80高龄的他又一次挥笔,为《毛泽东军事文集》题写书名。
  邓小平同志本人就为我们树立了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光辉典范。他创立的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我军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根本指南。20年来,我们还把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与对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研究结合起来,召开一系列研讨会、笔会,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其中不少成果受到了军内外的关注,有的还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这些,既适应了全军学习和研究的需要,同时也为我们增强军事科研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正确把握和揭示新形势下的军事规律,打下了理论基础。
  三
  十年内乱,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现代化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林彪、“四人帮”大肆鼓吹“精神万能”论,说什么“一枪打不准可以打第二枪”。对于世界军事的飞速发展,他们自己视而不见,也不让别人去关注,去研究。导致不少同志成了“桃花源中人”。军事科研是以战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是为党和国家现实军事战略服务的,它的研究对象及其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前瞻性,必须随着战争形态的发展而发展,必须与一切停滞的观点、静止的观点、固步自封的观点划清界限。不关注和研究军事领域的飞速发展,不关注战争形态的重要变化,军事科研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我们已经耽误了太多的时间,我们再也耽误不起了呀!”正当许多忠诚党的军事科研事业、对未来反侵略战争抱有强烈责任感的研究人员,都对军事科研的现状颇为殷忧、深感焦虑的时候,邓小平同志的题词无疑是一场回黄转绿、薰梅染柳的及时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果把这个“君”理解为党、国家和军队的事业,用这句话来形容邓小平同志是十分恰切的。十年内乱,邓小平同志虽然身陷逆境,但他一直关心和思考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心着军队的发展,他深邃的目光一直在注视着世界。因此,1975年他第一次复出,就痛心疾首地提出了整个军队建设,包括军事科研工作一定要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军事发展的思想,他说:“现在是合成军队作战,空中也有,地面也有,水里也有,不是过去的小米加步枪了。”1977年他第二次复出后不久,就向我院领导同志交待,要尽快会同有关部门解决我军院校新一代的教材问题,“要有现代化战争的知识,坦克、飞机、天空、地面、海上、诸兵种联合作战,等等。”同年8月,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他又振聋发聩地指出:“现在我们一定要承认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差很长的一截。要承认我们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把这些论述联系起来,我们不难看到,邓小平在为我院的题词中强调:“研究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绝不是偶然的,充分体现了他对军队建设和国家军事斗争的关注,充分体现了他对军事理论工作在我军现代化进程中先导作用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他对军事科研工作者的厚望。
  四
  重视理论,重视科学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和领导风格。在战争年代,他与刘伯承同志搭档时,就号召各级指挥员向刘司令员学习,钻研军事理论,努力提高军事理论素养。50年代,当叶剑英元帅提出创建军事科学院的建议时,时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举双手拥护。20年后,当邓小平同志在筹划开创新时期军队建设新局面的时候,这位总设计师又一次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军事科研领域,他提出:“发展我国的军事科学。”充分反映了党和人民的历史性召唤,给我们每个工作在军事科研战线的同志以巨大的鞭策和鼓舞。
  进行军事运筹分析,是把现代数学方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引入军事科研领域的一种新手段。1979年在一次会议休息时,当我院院长宋时轮向邓小平同志汇报了建立军事运筹分析研究所的想法后,邓小平同志当即表示支持,说:“好嘛,这个决心应该下,在这方面投入点钱是值得的。”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关怀和支持下,军事运筹分析研究所很快建立起来。18年来,该所先后开发研制出“战略一号”、“长城一号”、“长江二号”、“前进一号”等作战模拟系统,分别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并在军委、总部制定有关规划、进行宏观论证,以及部队和院校的教育训练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重要的军事效益。同时,军事文献情报检索数据库和联网系统的建立,也有力地推动了我院科研自动化的建设。回顾军事运筹学这一年轻的边缘学科所取得的长足发展及其所展现的广阔前景,我们更加钦佩邓小平同志的远见卓识。“要提倡学术交流”,是邓小平同志在发展科学事业上的一个重要观点。为了活跃学术空气,扩大同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促进群众性军事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繁荣与发展军事科学,1987年3月,我院呈请中央军委建议成立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在小平同志的直接关怀下,这一请示很快得到了批准。小平同志还为学会的会刊《中国军事科学》题写了刊名。在小平同志的鼓舞下,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在联络并开展全军性的学术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军事科学》杂志以高雅的学术品位和新颖的办刊风格吸引了广大读者,在全国首届优秀社科期刊评奖中榜上有名,成为军队系统众多刊物中的佼佼者。
  小平同志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所开创的事业仍在继续。我们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把军事科研不断推向前进。
  邓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图为1981年9月,邓小平同志观看空军特技飞行表演。(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