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荒漠深处瓜果飘香——巴西东北部地区纪行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3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荒漠深处瓜果飘香
  ——巴西东北部地区纪行之二
  本报驻巴西记者 吴志华
  离开城市到农村走走,就可以发现巴西东北部农业生产的环境相当恶劣。记者在农村地区采访时,行车数公里内不见行人踪迹,满目是一人多高、密密麻麻的沙棘丛。骄阳似火,空气热而干燥。土壤沙化严重,塞阿拉州88%的土地被沙棘覆盖,大部分地区的年均降雨量只有400毫米至800毫米,而且降雨多集中在三四个月里,其余8个多月几乎滴水不降。这种气候和土壤条件严重阻碍着农业的发展。
  长期以来,当地的农民基本上靠种杂豆、木薯、玉米等耐旱作物为生,收入低,生活贫穷。加上缺乏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每当大旱来临,成群结队的灾民便流落城市或迁移到富庶的南方。
  但这次采访中,记者看到人们对发展农业的思路有了很大变化,他们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出发,找到了发展经济的新途径。北里奥格兰德州农业厅长莱雷·罗萨多对记者说,其实,气候干燥、半沙漠的土地和光照时间长却是种植热带瓜果的有利条件,不仅全年可以种植和收获,而且有利于提高瓜果含糖度,使水果品味更好。密山地区的变化就说明了这一点。1974年,州政府决定开发密山荒漠地区,给每户农民分配45公顷的土地。这些农户组织起来,成立了产供销一体的腰果生产合作社。巴西东北部是腰果树的原产地,印度和莫桑比克的腰果都是从这里传去的。过去农民种植腰果没有积极性,主要是因为腰果产量低、市场潜力小和缺乏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支持。现在,农业科技部门对栽培技术、种子改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出树冠矮小、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新品种。政府对腰果生产提供了税收、信贷的优惠政策。这些措施使腰果种植业获得新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密山地区腰果树林上万公顷,农民村落逐步发展到27个。我们参观了一个农民家庭,每年全家种植腰果的收入达3000多美元。目前,东北部的塞阿拉、皮奥伊和北里奥格兰德3个州是巴西最大的腰果生产基地,每年腰果仁出口创汇约1亿美元。
  干旱地区发展农业,水的问题如何解决?记者在参观玛依莎水果公司时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玛依莎公司在莫索罗市郊的沙棘地上开垦出果园3.6万公顷。在这样大的果园里参观,只能坐车“走马看花”:一排排的腰果树和芒果树,枝叶繁茂;齐腰高的西印度樱桃树上挂满了红莹莹的小果;一垄垄绿野里,农民们正忙着收获黄澄澄的瓜果。技术员佩德罗告诉记者,该公司是通过700米深的水井,提取地下水来灌溉农田。旱区水贵如油,为了充分利用水源,他们全部使用滴灌技术,现在,玛依莎的水果单位产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家公司年产香瓜9.6万吨,芒果2700吨,西印度樱桃2400吨,腰果汁19万吨,腰果仁1.9万吨以及葡萄等,其中40%的水果远销到欧美各国。
  沉睡了多年的荒漠变成瓜果飘香之地。东北部发展署经济规划副局长凯尔内指着一份最新农业资源调查报告对我说,思路一变,财路就开。东北部具有发展潜力的农作物达33种之多,棉花、竹子、天然橡胶、油棕榈、桉树以及养牛、养羊等都有开发潜力。在东北部半干旱地区可开发成果园的土地有100多万公顷。智利凭着22万公顷的灌溉果园,就实现水果出口创汇14亿美元,相比之下,巴西东北部发展水果生产的前景多么诱人。为此,巴西已经将开发水果种植业作为东北部农业发展的优先项目,准备通过优惠政策,吸引私人投资6亿美元,每年开发10万公顷果园,为当地创造20万个就业机会。当地各级政府对新农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本报巴西利亚电)(附图片)
  图为密山地区腰果生产合作社社员正在加工收获的腰果。本报记者吴志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