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动武是下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3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动武是下策
  新华社记者 李红旗
  目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正在巴格达进行紧张斡旋,以寻求和平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尽管避免流血是世人的普遍愿望,但安南的神圣使命能否成功尚难预料。美国总统克林顿21日放弃休息,召集安全谋士在白宫开会研究形势,并决定不管安南斡旋成果如何,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准备工作“照样进行下去”,3000名地面增援部队近日将全部空运科威特。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21日紧急要求美国公民撤离伊拉克,并发出警告:伊拉克必须允许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无条件、自由和不受限制地”开展工作,否则将遭受“大规模”军事打击。但人们注意到,连美国官员也坦称,动武是下策,后果难以预料。
  动武为何是下策?政治评论家认为,武力不但难以推翻伊拉克现政权,不能彻底解决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反而会使生灵涂炭,财产受损,地区形势更加动荡,中东和平进程深陷泥潭。这有悖于美国的安全和战略利益,也对伊拉克和整个海湾人民有百害而无一利。
  军事评论家对此不但没有异议,还从军事角度阐述动武固有的许多令人担忧的因素。《纽约时报》21日刊出一份五角大楼“绝密文件”,称美国军方从去年11月就开始制定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的计划,并于今年1月24日得到克林顿总统的首肯。尽管该计划经过反复推敲,但仍无法做到万无一失。
  据报道,按照代号为“沙漠惊雷”的军事行动计划,美国将对伊拉克的空防设施、机场、军事指挥部、导弹制造厂、共和国卫队兵营、情报机构及可能藏匿和生产生化武器的地点进行为期4天的狂轰烂炸,迫使伊拉克政府软化立场。但结果可能是,武器核查更加无望恢复,僵持局面可能出现,美国深陷泥潭更难脱身,面子更难挽回。
  美国承认人员伤亡不可避免,公众情绪极易受其影响,战争进程甚至被其左右。披露出来的军事行动计划预测,将有1500伊拉克人在美国袭击中丧生。而如果伊拉克生化武器库被击中,人员损失还将大大增加,美国官兵也难幸免,中东和世界其它地区甚至美国国内反战情绪将如烈火熊熊燃烧。遇此情况,军事行动难以为继,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不但不会低头认输,反倒有可能被誉为反美“英雄”。
  据报道,美国迄今并不清楚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到底在哪儿生产和在哪儿藏匿,有人因此对美国的空袭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公开置疑,克林顿总统在最近的讲话中也不得不为“不测后果”留足余地。
  既然动武是下策,那么有关各方就应设法避免动武或以武力相威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危机,而这正是安南出访巴格达的目的。为了保证安南的斡旋成功,需要美伊双方积极配合,“三思而后行”。这样或许能避免下策,找到上策。
  (新华社华盛顿2月2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