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忆小平对外国专家的关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9
第5版(专页)
专栏: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

  忆小平对外国专家的关怀
  吴凡吾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逝世1周年了,大家都深深地怀念他。据我所知,在华工作的许多外国专家对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代伟人的逝世,心情也十分悲痛。我从事外国专家工作前后有一二十年,小平同志对外国专家的关怀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
  1955年,当时外国专家局的工作范围是主管聘请苏联和东欧各国的专家,并负责他们来华工作期间的生活接待等事宜。那时在华帮助我国建设的外国专家除来自苏联、东欧以外,还有少量来自西方国家和亚洲国家的专家,当时这些专家分散在中央各个机关工作。由于缺乏统一管理,这部分外国专家工资待遇标准不统一,住房、交通、医疗以及休假、文娱生活等问题也没有适当的统一规定,以致在他们中间有不少意见。有关部门写报告给小平同志,建议聘请工作仍按各自渠道负责外,其余各项工作统由外国专家局管起来。小平同志很快批示同意。外国专家局经过调查研究,陆续制订了这部分外国专家的工资待遇标准及生活服务上的具体规定,大大减少了聘用外国专家单位的许多繁杂事务,专家们对此也表示满意。
  小平同志于1977年恢复工作后,全国人民兴高采烈,外国专家对此也十分高兴。是年8月5日在北京工作的12位外国专家和1位外国专家的孩子联名致信小平同志表示祝贺,信中还附了一幅他们刻印的小平同志半身像。外国专家局把此信翻译成中文,连同英文原信一并送小平同志。这封祝贺信写得热情洋溢,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信中提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位伟人去世以后,现在中国又有了坚强的领导。建设成为一个经济上、军事上强大、统一的中国,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愿望,而且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和爱好和平国家的迫切愿望。”小平同志接到此信后,很快批示:“请外专局代我致以口头谢意。”后来外专局领导请来13位写信者中的8位外国专家转达小平同志的谢意时,他们的心情都十分激动,感到他们的心是与小平同志相通的。
  小平同志在1977年恢复工作后,日理万机,工作十分繁忙,但他对有关外国专家的工作、生活等问题仍十分关心。如当时在西安外语学院教外语的澳大利亚女教师与该校一中国工作人员相爱,这位女教师坚决要求与那个男同志结婚。当时学校中有人持反对态度。几经周折,处理这一问题的请示报告送到中央。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同意,小平同志批了三个大字“很赞成”。通过这个问题,为尔后中外通婚的处理指出了原则方向。
  1978年11月30日外文出版事业管理局一位伊拉克专家来电反映其儿子未被安排到音乐学院学习、其女儿想来中国探亲未解决,以及对工资待遇有些意见等,小平同志看到这位专家反映的问题后批示:“请外国专家局检查此事,对专家要真诚,有困难要帮助,不对的要解释清楚。”后来外专局的领导根据小平同志这一指示,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小平同志这一批示不仅对做好外国专家工作作了方针性指示,也充分体现了他对外国专家的关怀,重视外国专家反映的意见。
  1983年7月8日小平同志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特别指出:“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对这个问题,我们认识不足,决心不大。搞现代化建设,我们既缺少经验,又缺少知识。不要怕请外国人多花了几个钱。他们长期来也好,短期来也好,专门为一个题目来也好。请来之后,应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过去我们是宴会多,客气多,向人家请教少,让他们帮助工作少,他们是愿意帮助我们工作的。”自从小平同志发出这一指示后,引进国外智力的工作突飞猛进,在华外国专家人数大大增加,外国专家工作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小平同志对长期在我国工作的老专家十分关心。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同志早在解放前即以各种方式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1985年4月20日是他的七十大寿,外文出版事业管理局、外国专家局等单位在人民大会堂为爱老举行祝寿庆典,小平同志亲自出席祝贺,并与爱老亲切交谈。爱泼斯坦每当与外专局新老领导谈起这段往事时,心情总是激动不已。
  如今,小平同志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小平同志对外国专家的关怀,激发起外国专家帮助我国建设的热情,他们不少人已在工作中取得了光辉的成就,外国专家局每年都要授予他们崇高的友谊奖,以表达中国政府对他们的感激之情。今天,我们深切怀念小平同志,要进一步把外国专家工作做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搞好我们的建设事业。(附图片)
  1985年4月,中国籍美国人、《中国建设》杂志总编辑爱泼斯坦七十寿辰,邓小平亲往祝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