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人生的逸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7
第10版(大地周刊·读书天地)
专栏:

  人生的逸韵
  杨雪
  初读简媜的散文,莫名地想起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依稀还看得见脱巾独步的逸士卷袖煮茶,那份洗炼和高古如四季的递嬗一样自然,潜伏在心底的唐诗宋词本已是断简残编,寂寞已久,在她的撩拨下却也能一寸一寸地春草般复生。那是读她的第一本散文集《水问》。清一色全是大学生活的浅酌醉吟,真切地传达着曼妙生命成长的潮汐。作者称之为一部“断代史”,铺陈的是生命中被允许放纵的风华岁月。我从她的文字中看见了自己的过去。虽然描写的是不同的校园,不同的山水草木,但年少时谁不曾为落日执镜,网满江的星斗?至于那些美丽却难以承受的爱情故事虽都是经典的绝版,但畅饮过的泉涌之酒,眷恋着的滴水之恩,不都是生命的丰溢馈赠?我只是诧异同样的汉字在简媜的手中为什么会堆砌得那样一句三叠,一唱三叹,像一首典雅的绝句,又似巨制的骈文。中国古文化的内容被她裁作披肩、衣袂点缀在永不缺席的春天里。
  和她的散文再次相遇是因为一篇叫做《四月裂帛》的长文。演绎的是作者与不久前逝去的情人七年相恋不被世俗的华居所困所惑的爱情感伤。字字泣血的感情中读出了一般女作家少有的酣畅淋漓。有着内伤的她依旧用丰沛淋漓的生命浇灌着人世的沧桑,以诗的繁华征服宿命的悲哀,用小说的情味瓦解菲薄的流年。她并不怪罪星空总有不断的流星,欣赏的是一苇渡航之后款款立命的另辟蹊径。她也不讳言自己素朴的悲观之中多的是单刀赴会、夸父追日、拭剑问血、红颜击掌的奇侠风骨,坦言女性心灵世界的长天落日大漠孤烟有着令人难以弃绝的魅力。于是明白她何以被称为台湾散文第三代传人。生于1961年的她早熟得在三十岁已经看透生命的无常。
  简媜至今已出版了十多种散文著作,风格瑰丽多变,我以为写得最好的文字还是她在《寸土》一文中不经意间吐露的人生的逸韵:“我说人生那,如果尝过一回痛哭淋漓的风景,写一篇杜鹃啼血的文章,与一个赏心悦目的人错肩,也就够了。不要收藏美,钤印美,让美随风而逝,生命最清醉的时候,是将万里长江视为一匹白绢,裂帛。”
  (浙江文艺出版社新近推出香港、台湾作家散文集一套,简媜、张晓风、王鼎钧、林清玄、方杞、琦君、小思各一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