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浙东山水育斯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4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无悔人生

  浙东山水育斯人
  本报记者 范伟国
  过了春节,年过花甲的曹厚德还在忙碌,认识他多年了,从来没有发现他清闲过。曹先生笑道,人生的第二个青春从退休以后开始。
  年近古稀的曹先生身板硬朗,在诗、书、画、印和雕塑方面有相当造诣,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还是高级工艺美术师。他主著的百万余言《中国佛像艺术》一书,是我国佛像艺术论著的扛鼎之作;他的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还被黄帝陵,郑板桥、齐白石、刘少奇、朱德等纪念馆收藏或刻石勒碑。
  退休了,他可以在家安享清福:品茗治印,鉴赏文物,外出塑像,挥洒书画。但曹先生只是喜欢忙碌,他深情地爱着这块养育了他的土地,立志在有生之年踏遍浙东的山山水水,发掘古代艺术品的精华。
  曹先生对我说,他没有上过学,从父学艺,从漆招牌字开始。回头一看,虽然生意不错,可惜难脱匠气。1960年,他进入宁波市工艺美术所,广泛接触传统的泥金彩漆、金银彩绣、骨木镶嵌。他为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所折服,更为它的生动灵气所倾倒,从此决定了一生的追求。此后30余年中,曹厚德从浙东民间工艺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学识大进。他开发的现代工艺美术品一度畅销海外;他周游浙、苏、闽、皖、鲁、辽6省,参与主持修复名寺20余座、造像2000余尊。
  退休之后的1994年,他和好友杨古城一起,顶风冒雨到宁波四乡八村调查民间工艺品,继而扩大到调查遗存的历史文物。一次寻访民间佛像时,他们从一个村民口中偶然得知,山上还有不少石像!于是顺藤摸瓜,找到了湮没在荒草之中的南宋墓道石雕,为石刻艺术历史长廊补上了一节断链。
  从那以后,他们的寻访更加起劲:找到了唐代一批寺院的遗址,吸引了美、韩、日的不少学者前来探古;找到了北宋《神童诗》作者汪洙和南宋《三字经》作者王应麟的墓道。宁海县前童村即将被拆的明清民居,由于他们两位的发现和自费邀请记者采访而得以保存。曹先生还将在民间艺术搜寻中的所见所闻,在《宁波日报》上以“宁波一绝”或“宁波之最”撰文百余篇。
  曹厚德若想赚钱,只要找些文物卖一下就行了。他可不,还倒贴积蓄用于发掘和保护。长途车费自己付,食宿自己掏,还自己拍照洗印,时常请人带路也是自己掏腰包。我去了他家,两间屋子一点没有装修,房门裂开了缝,屋里的书堆得和墙一样高。
  请曹先生谈谈此中酸甜苦辣,他回答说,不过走点山路,喝点凉水,也是一种锻炼。感到难受的是,我们在保护文物,撰写介绍文章,有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像前童村的明清民居,有人趁保护措施没跟上,低价收购木建筑雕刻件,甚至不惜偷盗,好端端的建筑没有消蚀在岁月中,却败坏在不肖子孙的手里。
  曹厚德有一幅宁波地图,上面打了不少记号,都是他想去之地。他自撰一联自谓:“平生劳碌,岁月每从手下过;一世奔波,山河多在忙中看。”他自号“碌翁”,为的是激励自己多干点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