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6阅读
  • 0回复

他与云冈石窟同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4
第12版(副刊)
专栏:

  他与云冈石窟同在
  王颂
  那是一个令我们永远难忘的日子。1973年9月15日,周总理抱病亲自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专程来大同参观云冈石窟,并向客人和中外记者庄严宣告:“云冈石窟一定要三年修好!”他把最后的关怀和爱护留在了云冈,他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犹如千年大佛一样,永远映在了人们的心中……
  总理双臂交叉抱在胸前,一面仰望大佛,一面专注地倾听解说。他兴致勃勃,不时地询问云冈的保护情况。当进入雕饰富丽、保存较为完整的第六窟时,总理被这座中心塔柱变化繁复、四壁雕满佛传故事的精美洞窟完全吸引住了。他在这里看得非常仔细、认真,犹如在欣赏一件件艺术珍品。从三千多大小造像的设计布局,到每一幅反映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本行图画,从集众坐姿于一体而展示的佛像雕刻,到维摩、文殊对坐问答像;从反映古印度、希腊、波斯情调的图案花纹,到显示汉晋以来中华民族艺术传统的天幕垂帐及其兽面雕饰;从大面积布局中的高浮雕和浅浮雕,到中心塔柱上层四角的九层塔柱和中心四方主佛的镂空雕刻,都引起了周总理的极大兴趣,他显得非常高兴。可当他转到北壁,看到大面积石雕被自然风化、渗水侵蚀得面目无存时,脸上流露出十分惋惜的神情,马上询问陪同人员关于防止石雕风化水蚀的技术问题。在场的国家文物局王冶秋局长说:“我们已搞了个十年维修规划。”总理紧蹙双眉陷入了沉思……
  他两眼凝视前方,目光里千言万语,好像从现实的今天,直看透十几个世纪;他双臂抱在胸前,这动作多么熟悉,好像在紧紧搂住中华民族的荣誉。释迦牟尼的雕像雄伟庄重,引他点头称赞;迦叶弟子的奇特造型,使他笑展浓眉;断头菩萨,缺臂罗汉,让他沉默不语;佛身剥落,洞窟风残,令他深感痛惜。总理,此时此刻,您在想些什么?您的心海里正酝酿着怎样的旋律?……
  在第五窟,蓬皮杜总统指着十七米高的摩天大佛赞扬说:“整个云冈和他一样,是世界艺术的一座高峰,我看后非常满意。”周总理笑答:“感谢你把我带到这里!”记者拍下了这生动的一瞬,照片发表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上。有一位法国记者问总理:“你过去知道这个地方吗?”总理铿锵地回答说:“怎么不知道?!“那你为什么不来呢?”“我忙,没有时间。”是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日理万机,他根本无暇涉足祖国的名山大川,古迹名胜。
  秋花竞艳,草木峥嵘。周总理陪同蓬皮杜总统进入接待室,稍事休息。在休息室前总理面对数以百计中外记者大声宣布说:“云冈石窟艺术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保护下来!刚才说有个十年规划,时间太长了,我说三年搞好,三年以后请你们再来参观!”总理坚定而熟悉的声音在武周山间久久回荡……
  总理的指示很快传遍了文物战线。中央、省、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了云冈石窟维修工程领导组,从1974年开始,按照“抢险加固,排除险情,保持现状,保护文物”的原则,投入巨资对主要洞窟进行大规模抢险加固,工程采用科学的新工艺、新方法,进展十分顺利。1975年总理在病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仍然关心询问工程进展情况。三年后的1976年9月,维修工程如期完成,云冈石窟多处岌岌可危的悬石裂隙得以治理,残断落石归位复原,抢救了一批濒临倒塌的洞窟,石窟面貌焕然一新,艺术宝库焕发出了青春的光彩。遗憾的是敬爱的周总理却未能再来云冈,亲自看看三年保护工程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老人家积劳成疾,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周恩来同志对云冈石窟的绵绵深情和无限关怀,将永远镌刻在这部宏伟的艺术史册之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