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伟大的人格魅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5
第5版(专页)
专栏:

  伟大的人格魅力
  李德生
  今年3月5日,是敬爱的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在神州大地隆重纪念这位伟人的时候,由周尔均、周秉德、邓在军策划、导演、摄制的大型电视艺术片《百年恩来》先后在全国各地播出,再次激起人们对周恩来同志深深的追思。
  作为这部电视片的顾问,又曾受到制作者的采访,现在通看全片,重新把我带到对伟人周恩来无限深情的回忆中去。周恩来离开我们已经22年了,我曾写过几篇文章怀念他,总觉得言犹未尽,情犹未尽。每逢纪念他的时候,都极大地激起我们的悲痛之情、怀念之情、爱戴之情,以及忆及与他交往的幸福之情。在这厚重的感情中,既有对伟人的崇敬,又有亲人般的眷念,可以说是百感交集,情深意浓,思不尽的恩来,说不尽的恩来,写不尽的恩来!
  《百年恩来》,不仅全面展示了周恩来的生平业绩,更主要的是它深刻地揭示了周恩来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揭示了他撞击人们心灵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就是周恩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半个多世纪的伟大业绩,一以贯之的对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以及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精神力量的集中反映。这种伟大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人、激励人、鼓舞人、教育人,推动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进!
  周恩来的伟大人格魅力,首先突出反映在他对中国革命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不移和执著追求。《百年恩来》谱曲演唱了周恩来青年时代的诗作,真是荡气回肠,艺术地刻画了周恩来一生的革命追求。有了这种坚定执著的追求,他置个人生死得失于度外;有了这种坚定执著的追求,他处变不惊,力挽狂澜;有了这种坚定执著的追求,他殚精竭虑,运筹帷幄,在一个又一个历史重大事件中,历尽艰险;在治理国家中,呕心沥血,日理万机,奋不顾身地忘我工作,片中对此作了深刻反映。从我个人经历来讲,令我难忘的是,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在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这种极其罕见的特殊斗争中,他付出了最后的、极大的牺牲。那个艰难苦涩的时代,我在1967年夏接到周恩来同志的电话,要我立即到北京。他当面向我交代到安徽制止武斗的任务,从消除派性、促进联合、抓好生产到稳定局势,讲的很明确,但就是没讲揪走资派和支哪一派群众组织。这在当时是很难的。后来,我又多次得到他的指示。1969年我调到北京,有几年参与了中央政治局的活动,多次听到江青等人对周恩来同志的无端指责,肆意发难,往往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我也看到周恩来同志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大义凛然,坚持按党内生活原则,同“四人帮”展开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特别难忘的是1973年11月的政治局会议上,“四人帮”连续对周恩来同志展开猛烈攻击,周恩来同志对被严重歪曲的事实只作必要的说明,对某些工作上的问题主动承担领导责任,而对无端指责既明以是非,又不予纠缠,使“四人帮”无缝可钻、无懈可击。终于,毛泽东同志出面说话,批评江青把会议说成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荒谬,这场闹剧才化险为夷。我们参加会议,对那场斗争的性质和周恩来同志的策略,还不可能有后来那样清楚的认识,但也觉得处境极其困难,真是如坐针毡,如临深渊。当时看到周恩来同志忍辱负重,确实使我们爱得心痛、敬得落泪啊!提到那场斗争,我总会想到周恩来同志讲过的一个比喻。他说,我们同敌人的斗争,好比外科大夫割肿瘤,要把瘤子割掉,总是要流一点血的,要付出一点牺牲。我们同“四人帮”的斗争,恰恰也是这样。“四人帮”有个形成发展过程,也有个暴露过程,在最后解决之前,善良的人们作出了牺牲,周恩来同志正是为了最后的胜利,付出了健康,付出了生命。
  纵观周恩来同志一生,他为了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作出了多么巨大的牺牲和奉献,不只早年,他同阶级敌人斗争,不顾个人安危,同党内机会主义斗争,支持、拥戴毛泽东同志正确领导,不计个人得失,襟怀坦荡;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是终生不渝的。到了晚年,尤其是在“文革”中,他处在政治风暴的中心,又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在特定的条件下,以特殊的斗争方式反对和遏制极左思潮,反对和遏制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保护了一大批党内外干部,保证国民经济在遭到巨大破坏情况下取得一定进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党的损失。周恩来同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力量,伟大人格魅力,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是人们魂牵梦萦的所在。当前,我们举国上下正在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周恩来的精神净化灵魂,提高人们的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这也是《百年恩来》的现实意义。
  周恩来的伟大人格魅力,还突出反映了他对战友、对同志、对朋友、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为全人类求解放是共产主义者的最终目标,周恩来同志把这一宗旨和目标具体化了,化作对战友、对同志、对朋友、对人民乃至对全人类的爱。无情未必真豪杰。真正的伟人,他的爱、他的感情世界必然是丰富的,而这种情和爱又是基于团结最广泛的人,来实现人类最壮丽事业的信念。在周恩来同志身上,阶级情、战友情、同志情、朋友情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关心、爱护、团结每一个有利于我们事业的人。我们从电视片中看到,邢台地震,北风呼号,他让群众背对凛冽寒风,而自己顶着风讲话。于细微处见精神,这就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我们看到,他在“文革”中到延安视察,为老区群众温饱问题而深深自责,并且同当地领导探讨解决方法,“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这就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大量镜头说明,周恩来的人格魅力无处不在,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之中,体现在他与之交往的一切人之中。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外国友好人士,还是外国政治活动家,都由衷地钦佩他情系人民,钦佩他渊博的知识,睿智的谈吐,精辟的见解,宽广的襟怀,钦佩他那大海纳百川的人格魅力。我只能在浩瀚如星辰般的事例中,举我亲身经历的几件事。那是在1969年秋,我刚调到中央工作,当时斗争紧张复杂,而我对许多事情很少了解,处于深浅莫测之中,周恩来如师如兄,耐心向我介绍中央工作情况、工作方法,陪我去见毛泽东同志,还关心我的家庭,连搬家的事都关照到了。当时我就想,这样一位伟人,每天要处理那么多的大事、棘手的事,而我的个人私事还要牵挂他的精力,真是极感不安,极感不忍。而他对于自己的亲人呢!虽是情爱至深,又是不离原则。且不说他同邓颖超同志是公认的革命战友加伴侣的楷模。他的侄女周秉建在他家长大,深受他的喜爱,后来随知青到内蒙古插队,1970年参军在内蒙古军区。周恩来知道后,坚持要她回到生产队锻炼,他专门交待我要北京军区办好这件事。他对我说:我的亲属可以离开农村到部队,广大知青怎么办?他又让邓颖超同志给我打电话、写信,让我按他的意见办。这就是他既讲原则又讲爱护的亲情。而对一些朋友的事,却又是在可能范围内关怀备至。1972年,宋庆龄副主席给他写信,提出孙中山先生一个老部下,有个女孩子要求到总政直属文艺单位工作。周恩来同志立即指示让我办理。他说,宋庆龄同志极少提个人的事,望能关照解决,从速办理。直到我办理完毕向他报告,他才放下心来,并让我向宋庆龄同志汇报。我们这一代人,凡是有机会同周恩来接触过的人,无论是高级干部,还是普通的工作人员,都可以讲述出许多动人的故事,讲出周恩来在政治上思想上乃至工作上生活上对自己的关心体贴。周恩来有极好的记忆力,同他见过一面,不管隔多久,他仍然可以叫出你的名字,像老朋友一样同你谈话。强烈的群众观念,化为深情厚爱落实在一个一个人身上。这种来源于对广大群众的热爱,对人类的热爱,更是周恩来人格魅力之所在。不只是中国人,就是许多外国友人外国政治家,也都对此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影片中娓娓道来,充满激情。看罢《百年恩来》,我不能不再次严肃地思考一个问题:群众观念对于我们的事业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每一个革命者,每一个人民公仆,都应当像周恩来那样,时时把群众放在心上,一刻也不要脱离人民,而忘了群众,脱离群众那是多么渺小啊!革命战争年代要有这样的精神,建设时期更要如此。热爱人民,善待群众,这是每一个革命者、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试金石。一旦脱离群众,终究会被群众所抛弃的。学习周恩来的精神,走周恩来的路,其深远意义就在这里!
  周恩来体现了一种精神、一种风范,是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我只讲了挂一漏万的感想。记得1963年全国开展学雷锋,周恩来曾题词,不久他又重新阅读雷锋事迹,经过缜密思考,写了后来脍炙人口的四句话: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这是对雷锋精神的科学概括,更是周恩来同志一生革命的深刻总结,是他精神世界的写照,是他人格魅力的最好说明。周恩来同志用毕生的智慧、勇气和精力实践这四句话,形成了人皆仰之的精神风范。“所有的心装在他的心里,所有的爱握在他的手中”。周恩来精神影响教育了一代人、几代人,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瑰宝。
  在纪念周恩来100年诞辰、庆贺《百年恩来》的演播之际,我总想,每个有志于人类壮丽事业的人,每个要做有利于人民利益的人,都应当学习周恩来的精神,做周恩来这样的人!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附图片)
  图为1964年12月周恩来同志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