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阅读
  • 0回复

丹心为人民 ——记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军区“学雷锋标兵”贾丹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02
第3版(综合)
专栏:

  丹心为人民
  ——记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军区“学雷锋标兵”贾丹兵
  新华社记者 张宝印 新华社通讯员 刘世仁 荆南进
  贾丹兵,新近当选的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一位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医院院长。
  近30年的军旅生涯,她自觉实践我党我军宗旨,勤勤恳恳为患者服务,以自身的良好医德带出医院的好医风,赢得了广泛赞誉,曾被全国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被卫生部评为全国首届百名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被沈阳军区树为“学雷锋标兵”。
  著书理药,捧出火热心肠
  贾丹兵1969年12月入伍来到北疆军营,从卫生员、护理员逐步成长为沈阳军区211医院院长。她是军人的后代,将门之女,她把理想融于忘我为民的事业追求之中。
  1979年9月,贾丹兵从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毕业回到医院当药师。她经常随医疗队到边疆送医送药,目睹了当地缺医少药、盲目用药造成中毒的状况。于是怀着为群众解除病痛的殷切愿望,开始了撰写科学用药书籍的系列工程。
  为收集有关资料,她几乎跑遍了哈尔滨市各大图书馆。三年五易其稿,最后定稿时正逢有身孕,但她仍坚持笔耕不止,终于赶在分娩前完成了13万字的《药物知识问题》书稿,首次出版2.5万册很快销售一空,应读者要求又再版2万册。人们戏称她生了对“双胞胎”。
  10年中,贾丹兵相继出版了《儿童用药指南》、《食物药用手册》、《实用药物分析题解》等7部专著,计135万字。在省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译文160余篇,获军内外科技进步奖16项。1994年,她被第二军医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无论著书还是研制新药,贾丹兵总有一股拼劲。在研究新药“健脾灵”的过程中,做动物试验,每次解剖腥臭的血水和屎尿经常溅得她满身满脸,跳蚤也往身上蹦,她都不在乎。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圆满地完成了“健脾灵”的质换、药效及稳定性试验等系列研究。这一药品研制成功后,在北京举办的“国际传统医药展览会”上展出,并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她当药剂科领导时,院里只能自己生产几十个品种的药品和制剂,年产值在40万元左右。她仅用几年工夫就开发出200多个药剂品种,产值递增到300万元。
  当了院长,她的老习惯没有改,工作紧张时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平时,她兜里总是揣着一张纸条,上面记着当天要办的事,干了一件划去一件,她称这是自己的“效率卡”。
  她是位女将,人们却称她是“拼命三郎”。望着她风风火火地为患者健康和医院的建设而奔忙的背影,大家都心疼她。一年内她收到医护人员悄悄地递来的请她保重身体和工作建议的纸条就有16个。
  弘扬正气,肝胆铸清廉
  这是贾丹兵上任院长后第一次发火。
  起因是一位医生收了患者100元钱的“红包”。去年底,在全院大会上,医院宣布对这名收患者“红包”的医生实施退还钱款、承担患者全部医疗费、延缓晋级、调离岗位等8项处理决定。
  重锤震耳,引起了强烈反响。
  社会上对医院最多微词莫过于“红包”问题。贾丹兵心里清楚,在看病的人中,有不少是生活贫困的农民和下岗的工人,他们渴望的是温暖。她与党委“一班人”率先垂范,公开做出了不吃请、不收“红包”、不乱收费等廉洁行医的6条承诺,并以院长、政委的名义将这些承诺印在《门诊治疗手册》上,公开了监督举报电话。先后对9名违反文明行医规范的医护人员进行公开处罚,表彰了一批文明科室和先进个人。
  在贾丹兵看来,每个医务工作者都应是拒收“红包”的“一把锁”,抵御“回扣”的“一堵墙”。
  211医院每年需要采购药品1000多万元,贾丹兵身为院长,自然成了一些推销商的“进攻”目标。面对市场经济的考验,贾丹兵一尘不染。她说:“回扣”风一定要刹住,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绝不能损害。她许下承诺:“从我做起!”
  有的推销员看到在办公室给贾丹兵送钱送物被拒收,就以串门为名往家里送。一次,药剂科从一家医药公司订购了几种药。这家公司为进一步扩大供药品种,推销员几次到贾丹兵办公室想给点好处,都没成。一天下班后,这家公司的推销员见贾丹兵上了通勤车,就打出租车跟在后面。贾丹兵下车后发现有人跟着,就多个心眼,在一个拐角处停住脚,等那个人走近一看,却是白天常去的推销员。那人从皮包里掏出一个装着钱的纸口袋,悄悄地说:“这里没别人,你就收下吧。”贾丹兵严肃地说:“不该要的到哪我都不要,买不买你们的药,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质优价廉。”
  以肝胆铸清廉,使人们认清了这位女共产党员的纯洁之心。她不吃请,不收礼,不参加厂家、公司旅游的邀请,不拿任何形式的“回扣”,所进药品不仅确保国营渠道,而且价格合理。她领导药剂科4年就为医院节约开支1074万元,等于为医院赚回了一年的购药款。
  塑就形象,为军旗增辉
  211医院大大小小的对外服务窗口几十个。医院对社会开放后,老百姓就是从这一个个窗口来看军队白衣天使的形象。
  一次,一位农村患者来到门诊调剂室反映,从门诊窗口购买的速效救心丸,每瓶少4粒。当时还是药剂科主任的贾丹兵急了,抽查库房的药品后,及时与医药公司联系。尽管责任在商家,但她还是诚心诚意地向病人道了歉,并赔偿了患者的损失。
  这件事儿一直搁在贾丹兵的心上放不下,她当院长后,决心把服务窗口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突破口,带领大家对影响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的习惯做法进行改革。
  过去多年来的上下班时间,给患者就诊带来极大的不便,贾丹兵广泛征求意见后,更改了作息时间,将工作时间向后推延了半个小时;为提高先进设备的利用率,她提议建立了医学影像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过去医院供应的饭菜花样少,患者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她要求改变送饭制,成立了配餐中心,还实施了电话订餐服务等。
  在贾丹兵倡导的“满意在211医院”活动中,门诊实行了“一条龙”服务和规范化管理,保证住院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早手术、早出院,使平均住院日缩短了3天。良好的服务吸引了附近13个地方单位前来签订公费定点医疗合同,壮大了医院“第二医疗体系”。
  去年3月开始,贾丹兵和政委杨友带领30多名医护人员利用双休日来到哈尔滨附近10个市县义务为群众看病治病。短短几个月里,贾丹兵和扶贫义诊医疗队的医护人员顶风冒雪,行程1300多公里,咨询人数1.55万余人,收治150多位病人,心电、B超免费检查200多人,无偿送医、送药价值5万多元。
  热心的服务,赢得群众的信赖,不少患者从百里、千里之外赶到211医院就诊。过去医院每日门诊量只有200多人,贾丹兵上任一年,不仅门诊量比前一年增加1.5万人次,经济效益也递增了800多万元。
  荣誉和效益烘托着医院崭新的文明形象,透过医院那又净又亮的群众服务的窗口,人们仿佛看到贾丹兵胸前那6枚军功章和医院137面锦旗在军旗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
  这是贾丹兵(右)率医疗队到黑龙江省农村为老区群众送医送药。
  高巍摄(新华社发)(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