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阅读
  • 0回复

国际空间站将“破土动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02
第7版(国际)
专栏:科技漫话

  国际空间站将“破土动工”
  秦德岐
  “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国际空间站终于有了着落:它将于今年6月正式“破土动工”。届时首先将作为空间站主体装置的俄罗斯多功能运货舱送入太空,然后陆续发射其他各种舱室并在太空进行组装。
  酝酿了10多年、最终耗资可能达近千亿美元的国际空间站计划,是目前人类在太空领域最大规模的科技合作项目,其目的是发展空间科学技术,迎接世界范围内航天商业化的挑战,为未来的星际和太空探索奠定基础。
  航天技术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国家高新技术和军事技术的最新成果,因此大国在航天上的竞争实质上是在高新技术和军事上的竞争。冷战年代,美国和苏联在航天领域的角逐一浪高过一浪,两个超级大国都互有得分。冷战结束后,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和平与发展代替了竞争与抗衡。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希望与俄罗斯合作建设空间站,这样既可以降低空间站的成本,又可以防止俄罗斯航天技术扩散,同时还能利用俄罗斯现成的硬件以及载人航天的技术和经验,实现“一箭三雕”的目的。而继承了苏联航天科技成果的俄罗斯,当时由于国内政局动荡,经济困难,严重缺乏硬通货,已不可能开展大规模的航天活动,所以也愿意与美国联合建造空间站。这样,出于各自的需要,两个宿敌携起手来共建国际空间站。
  根据美、俄等15国代表于今年初在华盛顿签署的文件,国际空间站将于今年6月开始在距地面约350公里高的空间轨道上组装。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实施分3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从1994年至1998年,为准备阶段,已基本完成。这期间,主要进行联合载人航天活动。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站进行了8次对接与共同飞行,两国宇航员一起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和多次太空行走,特别是训练了美国宇航员在空间站上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为即将展开的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工作积累经验。
  第二阶段从1998年6月开始,为国际空间站初期装配阶段,也是建立国际空间站的关键阶段。首先,将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用一枚俄罗斯的“质子—M”火箭把由美国宇航局出钱、俄罗斯制造的多功能运货舱送入轨道。该舱重约20吨、长13米,内容积72立方米、可用面积达40立方米,它是空间站的基础舱,可提供电源、推进、导航、通信、姿控、温控、充压的小气候环境等多种功能服务,该舱主要用于连接空间站的各实验舱和宇航员的生活舱。多功能运货舱在太空“落户”后,将陆续向空间站发射美国的节点舱、实验舱及俄罗斯的“和平”2号服务舱、“联盟”号飞船等。美国节点舱用于存储货物和调节电力供应,供国际合作者使用;实验舱则是美国进行各种微重力环境实验,能够提供材料合成管理系统、真空系统及维护工作台等特殊的服务设施。实验舱的发射和对接的完成将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届时,空间站便初具规模。
  第三阶段则是要把美国的居住舱、欧航局和日本各自的实验舱、加拿大的移动服务系统以及俄罗斯的服务舱送上太空。美国的居住舱是与空间站相连的基本舱体,它带有基本功能齐备的全套设备,可保障4名宇航员的长期生活和起居以及必需品的基本储备等。俄罗斯的服务舱拥有生命保障系统、推力器和居住功能。空间站的运输系统包括俄罗斯的“联盟”号载人飞船和“进步”号货运飞船等,其中“联盟”号载人飞船则作为宇航员返回地面的紧急救援工具。当美国的居住舱、俄罗斯的服务舱等舱室与空间站对接后,便标志着空间站装配最终完成,这时站上宇航员可增加到7人。
  国际空间站建成后可达宽(翼展)108米、长88米、重约430吨,运行高度平均为397公里,由4个太阳能电池陈列(宽110米)可提供110千瓦的电源功率,其中用户使用功率46千瓦。居住舱的容积为1200立方米,有一个大气压。最终的空间站由6个实验舱(美国1个、欧航局1个、日本1个、俄罗斯3个)、1个美国居住舱、两个节点舱和服务系统及运输系统组成。完工的期限定在2003年至2004年。
  美、俄等15国联手建造国际空间站,标志着一个共同探索和开发宇宙空间的时代即将到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