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东瀛寄语思恩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05
第6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东瀛寄语思恩来
  本报驻日本记者 于青
  周恩来总理曾对一位日本友人说:“‘饮水不忘掘井人’,就是不忘民间外交的功绩。”人们不会忘记,战后中日关系是从民间外交开始的,这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创举。周恩来不仅是民间外交的发明人,也是身体力行的推动者。伟人百年诞辰之际,记者采访了几位日本民间人士,倾听他们诉说对周总理的思念之情。
  池田大作(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
  “对于我来说,能见到由衷尊敬的周恩来总理,是一生难忘的历史。那是他逝世的一年前,1974年12月5日晚上。会见的地点是他看病的医院。那一年,周总理76岁,我46岁。他不顾重病在身,为会见我这样一位民间人士,花费了黄金般的宝贵时间。周总理用坚定的声音说:‘全世界应该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友好合作’,‘希望早日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我直接感觉到周总理那胸怀全球的历史洞察力,像显微镜一样,能洞穿人的微妙心理,撼人心魄。他像20世纪的诸葛孔明,但是,他是为人民鞠躬尽瘁,是真正的人民领袖。周总理说:‘我是在樱花盛开的时候,从日本回国的,已经50多年了。’为怀念周总理和邓颖超女士,我同贵国的留学生栽下了‘周樱’和‘周夫妇樱’。那写有‘周樱’二字的石碑,是朝着中国的方向而建的。今年春天,‘周樱’必将烂漫多姿、芬芳四溢。”
  西园寺公一夫人雪江(周恩来称西园寺公一是驻在北京的“民间大使”):
  “最初去中国主要担心两件事。一是日本侵略过中国,我不知道两国人将怎样交往;二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后来知道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在北京居住期间,我们得到周恩来总理无微不至的关怀。特意为我们从日本购置榻榻米,修建和式房间。周总理每次接见我们都细心地询问生活怎样、学校怎样。两个孩子都在北京从初中念到大学。我最初是从周总理的身上了解中国人,进而认识中国的。”
  “即使在‘文革’中,周总理仍对我们一家体贴入微。丈夫临终前还对周总理感念不已,告诉我和孩子们说:‘1970年王府井有大字报说我是日本特务,1小时后那张大字报就不知去向。那是周总理命令揭掉的。后来周总理对我说,现在情况复杂,可以先回国,等情况好起来,请你再来。’回国后,周总理还多次邀请我们访华。周总理襟怀坦白、以诚相待的作风令人难忘,他曾说过,作为真正的朋友,要敢于直言中国的不足之处,光说好听话,不是真正的朋友。周总理的魅力至今仍感染着我们一家人。”
  村冈久平(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长):
  “周总理用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已为人所共知。在此之前,为实现中国乒乓球队参加在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周总理实事求是,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表现出精湛的外交才干。”
  “1971年时,中国处于‘文革’之中,日中邦交尚未恢复。在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中岛健藏等人的推动下,当时任亚洲乒乓球联合会主席、日本乒乓球协会会长的后藤钾二不顾台湾当局的压力和日本右翼的威胁,毅然决定根据中日关系‘政治三原则’,邀请中国乒乓球队参加第三十一届世乒赛。后藤1月25日访华,向中方提交了日方的会谈纪要方案。中方工作人员要求会谈纪要中写入‘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的内容,后藤表示不理解,说中方以前同日本社会党会谈时也没有提出过这种要求,为什么一定要写入日中双方乒协的会谈纪要。谈判陷入僵局。周总理了解此情后,批评了工作人员,肯定了后藤的方案。由此,为在名古屋展开‘乒乓外交’构筑了舞台。”
  “1972年后藤先生去世后,其女婿后藤淳继承后业,现在是爱知县日中友好协会会长、亚洲乒联主席,其孙子后藤泰之日前作为爱知工业大学代表团团长,前往北京参加了’98北京国际女子马拉松接力赛。这是名副其实的世代友好。”
  周总理的博大胸怀赢得了无数日本人的尊敬和爱戴,激励着他们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不懈努力。(本报东京3月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