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走近白桦林 ——旅俄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08
第6版(国际副刊)
专栏:

  走近白桦林
  ——旅俄散记
  于佰春
  初冬,白雪覆盖着俄罗斯大地。一天上午,我和俄国朋友萨沙驱车前往莫斯科远郊。
  莫斯科远郊的卡尔多夫山岗,是一片绵延起伏、长满白桦树的丘陵。在与公路相连的侧道边上,从一幢涂着浅绿色油漆的木克楞小屋里,走出一位银发浓密的俄国老人。他斜挎自动步枪,挥手示意停车。萨沙说,防护林站到了。老人看过护照,知道我来自中国,便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喝茶。
  木克楞是最具俄罗斯民族特色的一种民居,它静静地伫立在白桦林中。推开小屋厚重的木门,壁炉火苗正旺,屋内暖意融融。壁炉旁边的餐桌上放有几片“黑列巴”(面包),几块小咸鱼,一碟泡菜和半瓶伏特加。墙壁正中还悬挂着一幅列宁速描肖像,他那充满智慧的额头、洋溢活力的山羊胡和极富表情的面孔正以深邃的目光注视着远方。
  老人叫谢尔盖·彼得罗维奇,曾是海军中校。退休后,自愿担任守林员。在喝茶交谈中,谢尔盖老人给我讲了一个二战时期发生在这片白桦林中的故事。
  “1942年冬天,德寇兵临莫斯科城下。守城军民凭借森林为屏障,与敌人殊死搏斗。红军在白桦林中设立了一个医疗站,每天有上百名伤员在这儿得到救治。后来,德寇发现这个目标,准备偷袭。红军得到情报后,立即组织撤退。不料,汽车遭到敌特破坏,撤退受阻。为掩护伤员先行撤退,七名女护士主动留下断后。在次日拂晓的反偷袭激战中,七名护士全部牺牲在白桦林中”。
  老人接着说,战争胜利后,政府准备砍伐一片白桦树,辟出一块场地建造纪念碑。但是烈士亲属却一致要求完整保留这片白桦林。每年“祖国解放日”这天,有很多人前来凭吊英灵。
  怀着这种情感,我请求谢尔盖老人带我拜谒白桦林。
  我们朝山岗深处进发。在一片浓密的白桦林边,我看见路旁竖有一块一人多高的纪念碑。碑上镌刻着一行诗句:“烈士英灵与大地森林同在”。下面刻有七位姑娘的名字。抬眼望去,碑后面那一株株挺拔俊秀的白桦树宛如一个个纯情少女,披着洁白的薄纱,相依而立。树干上那错落有致的节疤如同一双双深情的眼睛,凝视着四方。白桦少女们宁静地伫立着,仿佛在沉思、在倾听、在等待。
  雪后的白桦林静极了。白桦树特有的神韵是其他树木无法与之比美的。她那俊秀挺拔的身躯,刚毅坚韧的风骨,活脱脱地把俄罗斯姑娘们为国捐躯的献身精神和高尚情怀再现出来。她昭示后人:安宁是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久久地在路旁林边徘徊,不忍惊扰白桦林深处那肃穆、超凡的宁静。我漫步回到车旁,与谢尔盖老人无言地交换了一个眼神,向白桦林深深地鞠了一躬。
  归途。那起伏蜿蜒、色泽凝重的柏油路仿佛像一条缎带,维系着历史又通向未来。更使我动情的是,每逢后面有汽车超越我们时,带起的气浪竟使路面上的落叶一片片、一团团地飞舞起来。宁静的山岗顿时充满迷人的活力。看那无数被严霜点染过的秋叶,或浅绿、或金黄、或火红,它们轻柔、均匀地飞舞着。这是秋叶最后的舞蹈。树叶的生命虽已终结,但白桦林是永恒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