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VCD还能火多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02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市场扫描

  VCD还能火多久?
  本报记者 皮树义
  广告扑面而来,价格纷纷下降,品牌眼花缭乱,中国VCD市场的激烈竞争分外引人瞩目。这种竞争是不是恶性竞争?面对DVD的崛起,VCD还能火多久?日前,在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和金正科技有限电子公司举办的1998中国VCD发展之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这些问题发表了看法。
  “一不留神出了个VCD行业”
  中国到底有多少VCD厂家?年产量到底有多少?行业内的专家做了回答。
  目前,厂家约有300家。1997年的产量是1000多万台。
  铺天盖地的广告,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给人造成了VCD厂家多得不得了的印象。当然,二三百个厂家也确实不能说少,不过专家们提出对这个“多”要作具体分析。
  VCD是个迅速崛起的行业。自从1994年世界上第一台VCD在中国诞生,短短三年时间,VCD就成长为一个年销售收入140亿元的行业。
  没有国家的计划和政策扶植,没有国家的投资,“一不留神出来了个VCD行业”。其奥秘就在于市场的力量。金正公司总经理杨明贵称VCD行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VCD适应了人们的文化娱乐需要,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可观的利润回报,而VCD生产工艺又不很复杂,进入这个市场的投资和技术门槛不高,自然会引得企业纷纷投身VCD生产,特别是一批已陷入困境的音响企业转产VCD,柳暗花明,成了行业的基本力量。
  众多的企业一起进入,迅速扩大了生产能力,适应了迅速扩大的市场需求,使厂家在这个新兴市场中大赚其钱,并导致了价格的下降,使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如果没有众多厂家进入,VCD就仍会千呼万唤不出来,千家万户买不起。
  降价是正常现象
  内贸部商业信息中心市场预测处处长刘秀敏开列了一份价格“清单”:1995年VCD刚上市时,价格4000多元;1996年初2800元,年底1700元;去年已降到1200元。
  降价是必然的。众多企业进入,产量扩大,供过于求,自然要降价。这不是谁恶意策划出来的,而是市场供求规律作用的结果。谁不降价谁就会丢了市场。
  降价是因为有降价空间。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生产,VCD关键部件成本大幅下降,整机有了大幅降价的余地。目前,VCD的价格竞争并未导致企业亏本,仍保持了一定的盈利水平。
  不能说价格竞争就是低级的竞争。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价格竞争是基本的竞争手段。市场需要的,就是合理的。价格竞争并不排斥质量竞争、服务竞争,三者相辅相成。因为市场并非只认价廉而不认物美。
  价格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终究会有一些产量小、成本高的企业承受不住持续降价的冲击,被淘汰出局,使企业数量减少。北京企业研究所所长贺阳指出,竞争激烈是件大好事,优胜劣汰有利于整个行业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改善资源配置。目前,VCD行业已出现了品牌集中的趋势。去年底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的VCD还有36个品牌,到今年1月就变成了18个。目前,知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86%。
  价格竞争也要讲规则,不能以挤垮竞争对手为目的,低于成本销售。《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此有明确规定。企业降价行为是否合理,只能以此为判断标准,不能随意指责为恶性竞争、无序竞争。
  并非高枕无忧
  VCD遇到了DVD的挑战。
  国外品牌的DVD已摆上了中国商场的柜台,国内实达、厦新等企业也推出了国产的DVD。DVD以其高清晰的画面、高保真的音质、多样化的功能、大容量的光盘,令人耳目一新。其价格最低的已卖到3600元。
  被称为过渡性产品的VCD是否会被DVD替代?金正公司杨明贵总经理持乐观态度。他认为,DVD要迅速普及遇到两个障碍:一是DVD的优越性能需要有数字电视、高保真音响,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二是DVD的节目光盘有限、价格高,还难以适应普及的需要。VCD性能价格比优越,短期内DVD还不可能替代VCD,将来很可能会形成两者并存的局面,VCD还有光明的市场前景。今年预计产量不会超过2000万台,市场大体平衡。
  也有专家指出,技术进步速度之快难以估计,DVD进入普及阶段不会太遥远。VCD企业要及早动手迎接挑战。要进一步改进VCD的质量,增加功能,延长其市场周期;同时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快转产DVD。
  VCD同样也有节目片源的问题。加快开发自己的节目片源,建立方便价廉的碟片租借服务系统,是当务之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