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寻访纳粹重水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09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寻访纳粹重水基地
  章念生
  初春三月前往挪威采访时,我们来到挪威中部的里尤坎,寻访二战时期的一个重水基地,现名为里尤坎产业工人博物馆。那时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使许多挪威人深感骄傲,也使得这个不起眼的山谷小城变得世界闻名。现在,每年都有来自各国的数万人慕名前来参观访问,了解5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这个博物馆只在每年4月至10月期间开放,但博物馆的人听说我们要专程前往访问,欣然决定专门为我们两个人开放。
  那是一个中午,下过一场大雪后,天空突然放晴,我们开车从奥斯陆出发向西,经过3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后,汽车拐入了一条省级公路,蜿蜒的公路在森林中向前延伸。路上车辆稀少,隔几分钟才能遇上几辆交会的汽车。阳光勉强穿过路旁高高的松树,将斑驳的树影投在清冷的公路上。积雪尚未完全消融,寒风刮起阵阵雪粒,迎面抛向车窗。穿出树林,我们又进入了山区,狭窄的公路在山峰间环绕,前无来车,后无同伴,很少能看见人影,不禁有一种凄清孤冷之感爬上心头。绕过山峰,眼前忽然一亮,只见一狭长的湖区像绸带系在群山峻峰间,峰顶的积雪倒影水中,几只水鸟掠过水面,搅得雪白倒影在湖面荡漾,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画。这时,那莫名的压抑感才逐渐消失。此后我们便一直沿着湖区前行,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水,待到湖面越来越窄,最后变成一条小河的时候,目的地也就快到了。
  里尤坎离奥斯陆只有180来公里,尽管全速行驶而且中间不停顿,还是开了三个半小时才到达。凡莫克小镇———里尤坎重水基地所在地,坐落在一个山谷中。我们顺着路标前往博物馆。到路尽头,我们看到竖着一块牌子,写着“里尤坎产业工人博物馆”,但博物馆却在山谷的那边。抬头望去,一座长方形的石结构建筑背山而立,11根硕大的钢管沿山顶而下,直入建筑腹地。要到对面,必须穿过一座狭窄的悬桥。这悬桥下面是近百米的深谷,两边是陡立的峭壁,十几米高的冰柱叠在一起贴在岩石上,呼呼作响的寒风从四面八方吹来,没有几分勇气,还真不敢跨过这座几十米的悬桥。联想起一路上经过的盘山临崖公路,再看看面前的山川形势,此地险峻已不言而喻。
  一位在博物馆工作的小姐早已在等候我们。在博物馆大厅,我们看到了黑色的巨大水轮机。据介绍,这片谷地有300英尺的水位落差,1911年,这里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10组水轮机14.5万马力。挪威黑德鲁公司在这个水电站的对面建了一个大型化肥厂。由于水电站与化肥厂的带动,这一谷地成为当时挪威重要的工业基地。1907年这里只有50户人家,1916年时,居民人口达到1万人。二战爆发后,德国纳粹占领了挪威,也占领了这个工业基地。于是这片谷地写下了挪威抵抗运动历史壮丽的一笔。
  当时盟军的情报来源说,德国纳粹正在凡莫克提炼重水,设法利用重水可减慢原子裂变这一功能来制造原子反应堆,将其用在一种新潜艇的发动机上,并可能利用重水来研究制造原子弹。于是,盟军总部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摧毁德国纳粹这个重水基地。1942年3月至10月,5名代号为“松鸡”的挪威抵抗运动战士被空降到里尤坎的西部,他们的任务是潜伏下来为大规模的行动作内应。11月19日,34名英国突击队员分乘两架滑翔机从英国本土出发,前往里尤坎实施摧毁计划。不幸的是,一架滑翔机触山坠机,另一架无法降落,所有突击队员都被德军射杀。第一次大规模行动失败了,但“松鸡”们幸存下来。他们与外界失去了联系,靠着顽强的毅力与斗志,在野外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直到1943年2月16日与一支新的突击队合并。2月27日深夜,11名勇士滑雪潜行到重水基地附近,爬上基地周围的高坡,从悬崖滑下来,穿过铁丝网,悄悄进入重水工厂安放了定时炸弹。待到爆炸声响彻云霄,火光染红天边的时候,11名突击队员们早已撤离到安全地带。德军出动3000名士兵搜索,但一无所获。这一真实故事被拍成多部电影在世界上广为传颂,其中以《特立马克的英雄》一片最为著名。
  挪威人的这一壮举使得德国纳粹的重水基地3个月无法开工。然而,这个重水基地当时对于德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经过修复,他们又重新恢复了生产。1943年11月,161架美军B—17轰炸机对凡莫克进行地毯式的轰炸,分别投下了711枚500公斤和200枚250公斤的重磅炸弹。德国人终于决定将重水生产设备运到德国境内,他们在铁路沿线派了重兵,天上还有飞机盘旋护送。由于受里尤坎不远的汀恩湖之隔,运送设备的火车必须经过渡轮。德国人加强了沿路的保护措施,唯独忽视了这艘渡轮。1944年2月9日,挪威战士成功地在“黑德鲁”号火车渡轮上安放了定时炸弹,随着一声巨响,重水生产设备、几百吨重水连同渡轮一起沉入了汀恩湖。
  原来的重水生产厂房后来被拆了,但凡莫克的这个水力发电厂二战后一直在使用,直到70年代它附近的山肚里建起了另一座更大规模的水电厂。于是这里被改成了一座博物馆,专门供人参观。博物馆的门口,有一块球形石碑,上面刻着91个人的名字,那是当年为了摧毁德国纳粹的重水基地而献出生命的战士与平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