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相思年复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06
第11版(大地周刊·作家文苑)
专栏:高山仰止

  相思年复年
  袁鹰
  去年6月的一个黄昏,在洛杉矶一家中文书店,陪同我们的华文女作家黄女士指着一本记叙周恩来总理轶事的书问我:“你可知道他什么时候来过美国?”
  我摇摇头:“他没有来过美国。”
  “是吗?”她似乎有点不信。
  “是的,他确实没有来过。”我加重语气:“但是他为许许多多中国人到美国来打开了大门。”
  黄女士盯住我几秒钟,随即说:“我懂了,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我们许多在美国的华人都很崇拜他。”
  黄女士原籍湖南,在台湾住过,移居洛杉矶也已多年。她的经历同周恩来总理似乎并无任何牵涉,也从没有见到过他,但她以如此郑重的口吻谈到周恩来,使我不免有点惊讶。浪涛滚滚,岁月悠悠,没有冲淡人们对他的思念与崇敬。
  1991年12月,风雪的莫斯科,我冒着严寒去看望一位五十年代曾经作为记者长驻北京的老相识。那时正是苏联濒临崩溃的前夕,自然气候与政治气候一起将莫斯科压得冷峻无声。我们静静地喝酒,轻声地谈话,不无伤感地回忆往事。从他家壁上悬挂的中国画,谈到他在北京的日子。说到他几次参加过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他的脸上突然泛起红晕;说到他听到周总理去世消息时,他的眼镜片里闪动着泪光。然后,他叹了一口气:“我们就缺少一个周恩来。”霎时间,宾主都寂然无声,兀自啜着冷酒。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去世一二十年后,不论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仍然深深地想着他,一年复一年,古往今来,能有几人?一个中国人去世后,在他到过或未曾到过的异域他乡,还有人怀念他,记住他的音容笑貌,这样的人,又能有几个?
  1980年我去过联邦德国,在西柏林,一位市议会议员请我晚餐。这位议员性情豪爽,口若悬河,我几乎没有说话的机会。到最后,我才礼节性地表示希望他去看看他从未去过的中国。他立刻说:“我相信我会有机会去的。但是我最想认识的一位中国人,却永远不会见到了。”
  “谁?”
  “周恩来。”
  我一时哽咽,不知说什么好,只能举起高脚杯向他敬一杯酒。
  在亚洲国家我们的友好邻邦中,动人的记忆更多,似乎无处不在。1963年9月,我同诗人闻捷访问巴基斯坦时,在风光如画的拉合尔,作家谢哈布先生对着皇家花园,说七年前在这儿举行过欢迎周恩来的大会,那天拉合尔倾城出动,瞻仰中国总理的风采。周恩来披着人们为他献上的闪光的花环,向台下成千上万人再三挥手致意。谢哈布说自己参加过多次群众集会,很少见到那样热烈的场面。
  “我们不只是欢迎一位大国的总理,而是接待一位真诚的朋友。”停了一会儿,他又说:“总理、总统、国王,我们见过不少,但是,真诚的朋友是难得的。”
  1988年,我又一次去巴基斯坦,又一次去拉合尔,又一次来到二十五年前漫步过的皇家花园,陪同我们的阿格罗先生又说起当年那次盛会,他不是拉合尔人,没有遇到谢哈布的好机会。但是他说了另一件事:1964年周恩来总理又一次访问巴基斯坦,在首都伊斯兰堡种了一棵象征中巴友谊的乌桕树。阿格罗先生说:
  “那棵树现在又高又大了。每个巴基斯坦人走过树下,都会想到种树人的名字。”
  同样,前几年在仰光,缅甸的朋友陪我们瞻仰大金塔时从如林的佛龛中,指着其中一座,介绍是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捐资兴建的。他说大金塔的佛龛成百上千,每天来的人成千上万,但这一座佛龛,缅甸人谁都知道它的来历。仰光有不少老人,都能记得三十多年前那位中国总理同他们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他身穿缅甸民族服装,围着大方格统裙,他那亲切的笑容和爽朗的笑声,时隔三十多年,好像至今仍然留在仰光街头。
  有一位曾经参加过三十多年前勘定中缅边界的官员还告诉我一件事:当时的缅甸总统曾授予周总理一枚新创设的最高勋章,这勋章的名字十分奇特,也很了不起,叫作“崇高、伟大、博爱和光荣的拥护者”,以表彰周恩来在顺利解决中缅边界问题中的杰出贡献。
  我感到,外国朋友对周恩来最长久、最深沉的思念,还是在他曾经度过青春时光的东瀛。八十年代,我有幸两度拜谒京都岚山周总理诗碑,一次樱花似雪,一次枫叶如丹。第一次去时,诗碑刚建立不久,其时满眼樱花,落英缤纷。我们肃立碑前,默读碑上镌刻的《雨中岚山》诗句:“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凝眺面前汩汩流淌的大堰川碧水,遥想六十多年前一位青年志士从中国渡海东来上下求索终于找到革命真理的喜悦心情,禁不住思绪如潮。
  四年后的秋天,又一次到京都。日本朋友似乎明白我们的心情,刚在饭店放下行李,立即驱车出城到岚山。没有樱花,只有枫叶,但是碧水依旧,青山依旧。那天并非星期日,游人不多,诗碑前却仍有几束凭吊者放置的鲜花,不知道献花者是谁,也不知花瓣上留着的是雨珠还是泪珠。我们来得匆忙,没有带鲜花,只献上一瓣心香,依次在碑前行礼。日本朋友一样地也深深三鞠躬,神情肃穆虔诚。我默诵他早年诗句“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想到他离开人世忽忽已近十年,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相思又一年”,一年一年又一年……无尽的缅怀,无尽的追忆,将陪伴我们这一生,一代又一代,将会永远记住一个光辉的名字。于是,一切空洞的赞歌,一切矫饰的颂词,都显得苍白和多余。
  周恩来总理的品格、魅力和爱心,有如充塞苍溟、浩淼无涯的海洋,我这极其有限、极其零碎的见闻感受,只不过是其中几滴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