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面对大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06
第11版(大地周刊·作家文苑)
专栏:白帆心影

  面对大海
  刘德安
  美丽的海南岛四面环海,犹如一颗镶嵌在蓝缎子般南海上的明珠。住在海南岛与海朝夕相处,总觉得该写点关于海的文字,否则就有些辜负了大海。
  三十年的时间,我居住在古城西安,身处关中,又极少走出潼关,无缘拥抱大海。久居黄土地未见大海之前,我是极想看看大海的。有时想到大海,便涂抹几句分行叫做诗的东西,唱几句海的赞歌,幻想一番,满足对海的渴望。八十年代末,当我随着南下闯海的大潮,客居海岛之上,对海有了切身的体会。
  记得第一次和还是恋人的妻子乘海轮驶出珠江口,望着浩浩的大海直发呆。未来的妻问,头一回见到大海有何感想?是呀,我此刻该是激动万分高喊一声,大海,我来了!或是作出初见大海时的兴奋状不能自已。谁知面对朝思暮想的大海,我却默默无语。海的博大,海的深沉,海的壮观,足以使一切语言贫乏无力,未见到大海之前的任何想象激情都会在大海面前荡然无存。面对大海,我除了惊叹大自然的创造力外,还能说什么呢?
  及至客居琼岛,海不再遥远,不再陌生。家居离海滨只有一公里,平时闲来无事,或是读书写作累了,我便站在八楼的阳台上向海眺望。离海虽近,无奈日常繁复的工作和家事竟使我无暇和海亲近,加之城市高层建筑雨后春笋般耸起,挡住了看海的视线,久而久之竟和海生疏起来,一年中看海的机缘屈指可数。
  看不到海倒也罢了,谁知竟怕起海来。
  一次,我从海南回内地,在船上被风浪摇得五脏六腑都要吐出来,二十七个小时的航程,躺在铺上不敢吃饭,不敢下床走动,到了广州像大病了一场。另一回,我从广州到海安过海峡,谁知恰遇台风,几千人被困在狭小的候船室。我买了一张草席,在地上躺了两天两夜,台风过后回到海口,整个一个盲流形象。总算是领教了海的脾气。
  但不管如何,海是美的。在那些生长于内地从未见过海的人们心中,海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你看,海平静时,蓝缎子般的海面上缓缓驶过的巨轮和点点白帆,特具诗情画意;月光朦胧下的海,宛如披上一层薄纱般静谧,充满柔情蜜意;清晨彩霞染红海面,太阳冉冉升起,让人感受到无穷的生机。假若在中秋之夜立在海边,遥望“海上生明月”的空明景象,你定会铭记难忘。海就是这般的浪漫可爱。海也有它的另一面,狂风掀起海浪,涛声如雷,狂暴恣肆,令人望而生畏。大海虽有其两面性,对人类还是无私的,它并没有要求人类给予它什么,却奉献给世界数不尽的宝藏。
  在大自然中,海是最能引人无限遐思的。自古至今,文人雅士们写下了数不清的关于大海的诗文;多少仁人志士英雄王侯面对大海发出穿透古今的慨叹。历史上魏武帝曹操,大诗人李白,民族英雄文天祥,伟人毛泽东都面对大海思绪万千,写下了壮丽的诗篇。面对大海,贤哲们留下千古不灭的感叹和哲思。历史学家说,大海是一部历史教科书;思想家说,大海是一部思想启示录;军事家说,大海是血与火的战场,铸就一部人类海战史;人类学家说,也许人类就诞生在大海之中;文学家说,大海是美文佳作的源头;艺术家说,他们从大海中获取灵感;社会学家说,大海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新途径。是呀,覆盖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蔚蓝色的大海,的确记载了人类文明的脚步,是一部活的文明史书。世界史上,当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创造“蓝色文明”,人类文明史也就揭开了新的篇章。大海是神秘的,大海又是悲怆的,它深藏着无数悲壮的故事和传说。没有人能真正看透大海,就像我们不能彻底了解一个人一样。最令我敬畏的是海的博大,在海的面前,人是多么渺小,面对大海,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是否可以少点名利,坦然处世?
  没见过大海是一件憾事。来看看大海吧,哪怕你面对大海沉默不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