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一样的市场一样的困难,不一样的是机制:“牛鼻子”越牵越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02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一样的市场一样的困难,不一样的是机制:
“牛鼻子”越牵越紧
  何伟 徐光明
  在同行业中,邯钢的产品并不“紧俏”,技术装备也非“高、精、尖”,唯独效益是第一流的,这是为什么?经济专家对此有着各种见解,但有一条共识:邯钢有一个神奇的“牛鼻子”理论。
  邯钢经验简单概括为“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其内涵在于营造企业内部微观市场机制,把总厂与分厂、分厂与班组、班组与个人用市场价格的信号串连起来,以成本作为效益的“牛鼻子”。就在邯钢经验被越来越多企业学习的时候,邯钢的决策者们把成本这个“牛鼻子”越牵越紧。
  转炉边钢花灼目,一位炼钢工人谢绝了记者的采访:“我真的很忙。只要稍一走神,能耗就会增加。”
  工人忙,领导更忙。二炼钢厂厂长是在去生产现场的路上被“逮”住的。中板厂的厂长和书记是在轧机旁接受采访的。炼铁厂厂长陆汉涛为了高炉大修竟20天没有回家。看到我们敬佩的目光,他不以为然:自己的企业难道不该这样么!
  今年5月,公司领导班子果断作出一项重大决策,年初制定的承包指标全部作废,实行根据变化了的市场重新确定的成本指标。调整后的数万个新指标层层分解,将市场的压力传递到企业的角角落落。
  连年获公司成本降低额第一的一炼钢还有没有潜力?成绩颇佳的厂长杨秀生回答:“我们的产品完全达到合格率了”。“市场的要求可不是合格,而是优质。”刘汉章“得寸进尺”。
  “日核算、旬分析、月总结”是二炼钢厂大板坯工段的“专利”。近几年,工段所要完成的成本指标连年降低,完成指标的难度一年大过一年,怎么办?大板坯工段集思广益探索出了一条捷径:每一个班组设立一名兼职成本核算员,根据每天组里投入和产出,算出当天的生产成本;每旬召开一次成本分析会,找出成本管理存在的隐患并进行成本预测;每月进行一次成本总结,探寻降低成本的新途径。
  成本的“牛鼻子”牵得越紧,效益越佳:在全国18家特大型钢铁企业10项可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排序中,邯钢进入前三名的指标由1995年的5项增加到7项。
  听他们讲当家作主的故事更是带劲。四轧钢腾飞的希望全在全连轧技改项目上,这样每吨钢材可降低成本200元。每天可为公司多创效益20万元。这样的工程,国内同类企业投资均在2亿元以上。“我们只有8000万元的资金”。寻求良策的厂长谭华杰把难题交到职代会。大伙的回答斩钉截铁:“能自己安装的工程自己干,能自己加工的备件决不包出去。”职工们当起家、理起财,可算得上锱铢必较。他们说,这可是咱家的8000万元呀!
  那是一个奇热的夏季,299名职工,2万多个奉献日,还有无法称量的汗水,浇铸起全连轧项目的骨架。总厂领导动情万分:“有这样的主人翁,还愁企业搞不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