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泪泉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09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域外散记

  泪泉的故事
  顾子欣
  记得中学时代,曾读普希金长诗《巴奇萨拉的喷泉》,深深为之陶醉。巴奇萨拉喷泉在克里米亚,传说乃鞑靼王基列为纪念他所爱的波兰郡主玛丽亚所建。玛丽亚是基列在征战中俘虏的少女,王后莎丽玛出于嫉妒,在后宫中将她杀害,结果自己也受到惩罚,被基列抛入大海。后人为这凄婉的故事所感伤,给喷泉起了个名字,叫《泪泉》。
  “我还记得那可爱的目光,
  和那依稀是人间的玉颜,
  我心中的思绪向她飞去,
  在逐放中依然把她思念……”
  普希金的这些诗句,曾激荡我年轻的心怀,使我不胜向往。
  而相隔数十年后,我才知道,世界上还有另一处泪泉,也与爱情有关,也有诗人为它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而且我还身临其境,来到这泉边,用双手掬起那清凉晶莹的泪水。
  这处泪泉在葡萄牙,在一座名叫昆塔的贵族庄园附近。这庄园曾显赫一时,葡萄牙国王米盖尔一世、巴西国王彼得罗二世、英国威灵顿公爵(击败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的指挥者)都曾来此小住。庄园内有一博物馆,陈列着葡萄牙和欧洲的不少珍贵文物。世界各地的游人到这里来,既为看这庄园和博物馆,更为看那流淌了数百年的泪泉。
  泪泉诉说着这样一个故事:远在14世纪,葡萄牙王子彼得罗和贵族少女伊芮丝相爱,但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笼罩着不祥的阴云。伊芮丝白净如玉,美貌非凡,人们赞美她,把她比做“苍鹭之颈”。彼得罗深爱着她,想娶她为妻。但父王阿方索四世不乐意,因为他与伊芮丝的父亲和义兄有仇,便迁怒于她,把她也看成眼中钉;年轻的恋人只得偷偷相爱。伊芮丝住在一修道院内,距修道院约100米处有一泉水,她常在这泉旁林中与彼得罗幽会。1350年,卡斯蒂拉的贵族们起兵反对阿方索四世,为首的将领就是伊芮丝的义兄。他们还与彼得罗联络,希望他内中策应,共同推翻他父亲的王位,但彼得罗没有答应。旧恨新仇一起涌上国王的心头,他竟下令派杀手在泉水边杀死了无辜的伊芮丝。彼得罗闻此悲痛欲绝,遂领兵反叛,包围了京城,捕获杀手处以极刑。后来彼得罗登基为王,谥封伊芮丝为王后,并为她修造陵墓,命令所有朝臣和贵族参加葬礼,亲吻伊芮丝的玉手,为她送别。彼得罗始终怀念着伊芮丝,他死之后与她合葬在同一墓内,在人间留下了一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哀歌。
  我们去昆塔那天,先由主人陪同参观博物馆,然后去看泪泉。从博物馆到泪泉,中间要经过一座花园,园中种植着许多奇花异木,如水杉、有加利树、樟树,等等。其中有两棵水杉是威灵顿在此逗留时亲手种的,树上镌有他的名字,已有190多年的树龄了。传说当年伊芮丝就常在这一带徘徊,焦灼地等候她的恋人。我从园中走过时,见地上落着好多栗子,便拾了几颗,留作纪念。
  走出花园不多远,望见一片清翠的山石,周围藤蔓萦绕,花草丛生,显得格外静谧、清幽。再往前走,便闻水声泠泠,自石间流出。凑近一看,山石上有一石牌,上刻葡萄牙文“FONTEDOSAMORES”,意为“爱泉”。主人指着石下的流水说:“这就是泪泉。”泉中有一石块,上有殷红的斑纹,主人说:“伊芮丝就是在这里被杀害的,是她的鲜血染红了这石上的斑纹。”他还说:“这泉水也流经修道院,传说彼得罗常把情书装进一个小木盒,放入泉水,让它顺流漂到伊芮丝身边。”我俯身掬起一捧泉水,顿感清澈的凉意,主人对我说:“你手捧的是伊芮丝的泪珠啊!”
  泉旁还立一石碑,刻有葡萄牙大诗人卡蒙斯为泪泉写的诗篇,大意是:
  “蒙特阿哥的女儿被杀害了,
  长时的哭泣残留在记忆中;
  悲伤的记忆随这清泉流淌,
  痛苦化作泪珠多令人伤心;
  王子与少女的爱灌溉着鲜花,
  眼泪与泉水汇成爱情的结晶。”
  据说,还有不少作家、诗人写过有关这泪泉的作品,如伏尔泰、雨果、斯汤达尔、埃兹拉·庞德等,但我未曾读到。
  除了巴奇萨拉和昆塔的泪泉,世上还有没有别的泪泉呢?我不清楚。但我想,西安华清池记录着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悲剧,或可叫做“泪池”;北京紫禁城内的珍妃井掩藏着光绪皇帝和珍妃的痛史,或可称为“泪井”。中外封建时代的宫廷残杀和政治斗争中,女人往往成为牺牲品,连帝王也难保他的心上人。难怪李商隐诗云:“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也许在世界的什么地方,还流淌着别的悲伤的泪泉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