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我的政绩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10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公仆心声

  我的政绩观
  孙楚寅
  有人说,当官难,当“一把手”更难。作为一个地市级的“一把手”,如何做好让老百姓真心拥护的大事、实事、好事,实在不易。结合襄樊市成功实施“形象工程”的经验,我觉得树立了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群众观,办起事来就得心应手了。
  发展是硬道理。为官一任,首要的问题自然是发展本地的社会经济。但发展的途径却不只一条。我1996年3月被任命为襄樊市委书记,“新官上任三把火”,工作千头万绪,这第一脚怎么踢?结合襄樊的实际,市委市政府提出首先必须塑造好襄樊市的整体形象,包括城市形象、单位形象、市民形象和产品形象,在全市开展一项以这“四个形象”为中心的“塑造形象”工程。
  有人说:市委书记不去想方设法把经济搞上去,却一门心思想着去搞面子上的什么形象工程,还要花那么多钱,不如拿去解困,减少“白条”,也好在老百姓当中落个好名声。还有人直言不讳地劝我,为官一任搞得几年?不如上几个大项目,竖几幢高楼,修几条大路什么的,也让上面一眼能看到你的政绩。我认为这两者都不免偏颇。为官一任没有政绩,对上、对下、对自己都说不过去。政绩如何衡量呢,正如小平同志所说,得看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形象工程一是为了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群众带来实惠,二是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这是为老百姓办事,不会错。统一了市“四大家”领导的思想后,1996年10月10日,我市召开了襄樊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动员会,通过电视直播一直开到乡镇一级。我在报告中提出“要让襄樊净起来、亮起来、绿起来、高起来、美起来……”,要使“形象工程”建设“半年见成效,一年上台阶,两年大变样”。端正了政绩观后,我们下决心“形象工程”不搞“面子工程”,而要搞“基础工程”;不搞“迎检工程”,而要搞“民心工程”。说到“民心工程”,这就要树立另一个正确观点,即群众观。
  为带好头,我和市长阎增福同志一起,汽车的后厢里带上了扫帚和铁铲,见到街上的垃圾就自己动手,每次都极大地影响了周围的群众。市“四大家”领导人人包街道、抓工程,形成了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生动局面。我和各级领导同志一起每周一至五主抓经济工作,周六至周日主抓形象工程。领导带头了,我又想,“形象工程”要搞好,必须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事情办到他们的脚底下、手边上、心坎上,使他们从中得到实惠,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建设活动中来。为此,我们投巨资在几个月内改造了市区400多条泥巴路,1000多个泥巴庭院,100多个旱改水厕所,改造了市中心的人民广场,新修和改建了12个城市游园,新铺草坪10.6万平方米,植树22.6万株,整治了市区交通,对临街建筑进行了亮化。而全市的经济呢,去年财政收入达到18.8亿元,比前年增加20.07%,这说明“形象工程”不仅没影响经济建设,反而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是我为政以来最大的安慰。
  (作者为中共湖北襄樊市委书记)(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