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优化税制 促进两个转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12
第10版(理论)
专栏:

  优化税制 促进两个转变
  崔俊慧
  作为经济体制有机组成部分的税收制度的优化,对于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转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税制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并重点突出效率,这样,一是有利于为政府征集到适度的或必要的税收收入;二是有利于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三是有利于促进有效的税务行政管理;四是有利于促进税制的国际协调。
  两个根本转变是渐进的,税收促进两个转变需要分步制定实施办法。税制改革既不能超越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也不能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税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同国际通行税制接轨,逐步缩小税收优惠范围,努力规范税制,促进公平竞争。
  深化税制改革,应从不断增强政府财力的要求出发,合理扩大税收征收范围,开征一些具有重要聚财与调节功能的税种,如遗产税和赠与税,开征用于保护国内市场的反倾销税,完善用于调节金融市场的证券交易税、资本利得税等。要提高税收占GDP的比重,把具有税收性质的规费改为收税。如将现在由民政、劳动、人事部门等多方征收的社会保障“费”,按国际通常做法改为征收社会保障税,并建立专税专用的收支体系。这有利于规范征收形式和支出标准,有利于全社会的公平分配,同时还可为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奠定广泛而稳定的社会基础。还应课征环境保护税,将环境污染的社会成本内在化到社会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环境资源。对公路或其他交通渠道征收的规费也应改为课征交通税。要适当改变现行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体制,尽可能扩大共享税范围。为了更好地发挥流转税的主体税种作用,应进一步理顺流转税的征收范围,将交通运输、建筑安装等行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适当提高地方的分成比例或采用中央转移支付的办法解决影响地方收入的问题,发挥增值税的调节作用。增值税由现在的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有利于在社会存量资产调整中企业间的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和联合经营。应鼓励存量资产由不良企业向优良企业转移。研究改变下达税收计划采取的基数加增长比例的办法,下达税收计划应参照GDP,并逐步做到以此为主要依据。在考核企业经济指标时,应重点强调四项指标,即产值资金占有率、产值利润率、产值税收率、税利入库率,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有效增长。
  优化税制,促进两个转变,归根结底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税收政策推进经济增长最有效的途径,是促使税收手段同国家产业政策、国家科技进步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密切配合。应该研究制定和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按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发展。通常可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减免税、投资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出口退税、加速折旧、盈亏互抵等。要有效地运用这些税收优惠措施,鼓励发展高科技产品,推动科技进步,加快发展以电子信息为先导的新兴技术产业,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鼓励企业的联合与兼并,有效地促进大型企业集团的形成,特别是要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联合,对这样的企业可考虑在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上直接给予减免优惠,也可以在增值税方面采取先征后退的办法予以支持。可以根据企业的隶属关系,确定由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返还。特别是要鼓励强强企业联合、兼并,尽快形成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企业集团,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更大范围地占领国际市场。设计税收优惠政策应把握两项原则:一是无差别待遇原则,即今后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应立足于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统一实施,一视同仁。二是效益原则,即设计的税收优惠政策,不论是对象、内容,还是优惠方式和程度的选择,都要使税收优惠所付出的代价能够换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近期内的税收优惠政策取向应侧重于鼓励企业投资,针对目前一些国有企业自有资金下滑、负债率不断提高、缺乏发展后劲的状况,采取以税收抵免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和技术更新,尤其要鼓励企业跨国经营,以此推动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向投资推动型的准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在实施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促进对外贸易方面,应多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提高出口退税率。对国家鼓励出口的产品,仍恢复征多少退多少的办法,以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扩大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规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