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移风易俗的居室革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12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移风易俗的居室革命
  罗云(彝族)
  今天,在四川省金阳这块土地上正发生一场不大不小的移风易俗的变革。决策者从民众的起居入手,对原有的居住习俗重新审视后,在全县发动了以清除门前一堆粪,实现人畜分居、户均建一个厕所、给房屋开窗通风为主要内容的居室改革。
  严峻的现实
  位于凉山的东部边隅属国定贫困彝族聚居县的金阳,解放40多年了,全县仍有13290户农民居住在低矮潮湿、没有开窗户、没有电灯的房屋里。黑洞洞的土坯屋,有时,白天进屋还须借助电筒光。一进堂屋正门,左手方就是一个偌大的猪牛羊马混居的畜圈。极不卫生的条件加快了各种细菌的繁殖,特别是人畜共患病源积累严重,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精神面貌。
  这场被称为“形象扶贫”的工程得到了国家、省、州的大力支持,三级政府共向金阳无偿投入240万元人民币。县委、县政府从各机关单位中抽调173名行政干部奔赴全县34个乡(镇)定点对4500农户进行一场移风易俗的居室革命。
  真实的故事
  形象扶贫看似只是开个窗、修个坝、建个厕所、消除门前一堆粪之类的小事,殊不知,简单也包含复杂,容易中包含困难。去年6月的某一天,热柯党乡县联点工作组到东风村去进一步讲解新房建筑的要求,却遭到该村干部和群众的集体抗议。他们对工作组大声嚷嚷:“你们要修好看的漂亮的房子就到西昌去买地皮建楼房,让我们搬进去住嘛。我们村房屋开窗开不起、人畜分居干不起、厕所修不起……你们只搞形式主义,一点都不结合我们高寒山区的实际。下来后,我们要亲自去找马书记(县委书记)、唐县长(常务副县长)……”他们信口说出来的话,像一颗颗锋利的锥子一针一针地刺向每个工作组成员的心窝。依达乡有一个村的组长带头反对,说什么政府给我的补助我一分也不要,我自己出钱想咋个修就咋个修,你们管不着。他居然堂而皇之地按旧模式有意修了一个低矮潮湿的土坯屋。这件事对该乡形象扶贫工作的全面推开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县乡工作组经过研究毅然免去了他的组长职务。毫无疑问,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是一个行政命令就能解决的。要向这些落后习惯、保守势力提出挑战,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作长期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
  在年初,县委、县政府就联合下文:每个联乡干部一年的蹲点时间不得少于150天,但作为抓形象扶贫的工作组蹲点时间却远远超过了县里规定的这个时间段。工作忙时,他们几乎是驻扎在乡上进行坐班制。星期一上去星期五下来,只是中途回家换洗一下衣服。有时回家身穿多少天没有换洗过的衣服,脚穿一双满是泥污的胶鞋,被高山强烈的紫外线灼伤后的皮肤“黑里透红”,走在大街上极为显眼。
  在风里,在雨中,联乡工作人员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34个乡(镇)的村村寨寨都印满了他们的足迹。县人大主任黄拉哈和县委副书记宿正均已年过半百。但他俩干起事来,依旧风风火火,与年轻干部一道,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地走村串户发动群众进行居室改革。有时一连十几天,他俩深入基层呆在农村,与农民打成一片同吃同住。由于时间长,次数多,工作组的组员下乡到哪个村,哪个村的大多数农民都能毫不费力地将他们的名字喊出来。
  一片新景象
  当有些村民还在喋喋不休地埋怨实现人畜分居后,牲畜关在外面不保险易被偷去,开窗通风后房屋不保暖以及怎样去面对他们自认为那尴尬的厕所时……东方已升起了一轮耀眼的太阳!真正新的一天开始了。如今,从昭金界边的依达乡到县城50多公里绵长的公路沿线,家家户户都修好了路和院坝,人居开了窗,牲畜归了圈,粪肥入了厕,房屋压了脊、座了边带,屋檐瓦口墙壁四方八面,全用石灰粉刷过,清一色的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