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 五位企业家代表谈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12
第2版(要闻)
专栏:

  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
  五位企业家代表谈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
  时间:3月11日下午
  地点:人民大会堂台湾厅
  被采访者:鞍钢集团董事长、鞍钢公司总经理刘玠,浙江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家仁,吉林省延边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秀林,上海兰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兰生,陕西秦川企业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成博
  主持人:“两会”新闻中心主任王哲人
  本报北京3月11日讯 记者薛飞报道:今天下午,“两会”新闻中心邀请五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就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问题,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中外记者的集体采访。
  记者: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请问你们认为要实现这两个目标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刘玠: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这两个目标的同时,也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我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十分关键。其次是企业的“三改一加强”,就是深化改革,调整企业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加快技术改造,用科学的管理搞好企业。同时,减员增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只要我们按照李鹏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六点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国有企业是可以搞好的,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记者:政企分开以后,企业有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应如何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
  李秀林:政企分开以后,企业的自主权扩大了,同时,企业身上的担子也就更重了。企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引进创新机制,致力于技术更新,不断地搜集市场信息,注意同类产品的动向,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加工业。
  记者: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刘玠:我认为,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是一个积极稳妥的方案,它会推动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来说,改革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政企分开,这次机构改革将会进一步推动政企分开,为国有企业进入市场创造更好的条件,产生重大影响。我们非常赞成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记者:企业内部对领导的监督应该如何落到实处?
  李成博:国有企业搞得好坏,领导班子的作用至关重要。搞好一个企业需要有一个团结、稳定、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企业除了有发展的机制外,还要有内部制衡机制、约束机制。对企业领导的监督,最主要的是两项,一是决策的监督,一是资金的监督。此外,我们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还提倡奉献精神,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激励机制。
  记者:现在企业在社会保险制度等方面的外部环境如何?
  张家仁:现在企业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得到改善。政府正在下力量推动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在养老保险方面,我们既有占职工收入20%的养老保险,也有4%的补充养老保险,还有待业保险和生育保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在逐步形成,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
  记者:如果把国有企业放到你们个人的名下,是否会搞得更好?
  张兰生:国外的企业绝大多数是私人经营的,但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企业破产,可见私人企业不一定都能办好。国内的国有企业大多数还是好的。我们企业经过15年的经营,净资产从715万元增加到10亿元以上。当然,我们得到了领导的支持,但我们从没有吃过偏饭,我们做的外贸是三类产品,谁都可以做,计划经济时期我们专营的外贸,现在也放开了,我们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及时地进行了机制转换。我相信,国有企业一定是可以搞好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