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调整结构促发展 ——访人大代表、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12
第3版(两会专版)
专栏:

  调整结构促发展
  ——访人大代表、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
  本报记者 毛磊
  “浙江是个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相对紧缺、工业基础薄弱的省份,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经济总量能够较快前移,始终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书记兼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泽民。
  李泽民介绍说,一九九七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千六百亿元,比一九九二年增长一点一倍,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六点四,人均一千一百美元。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六千六百七十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千六百元,已基本接近或达到小康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浙江省在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上迈出了比较快的步子,已初步形成了符合浙江实际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这为今后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制和体制基础。
  记者了解到,浙江省在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探索多种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竞争力、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这是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原因之一。
  李泽民代表告诉记者,这首先得益于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得益于改革开放。省委在探索所有制结构调整方面,注意总结了温州经济发展的经验,对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允许试,允许看,坚持不搞争论,拿事实来说话,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认识、统一思想,为干部群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其次,浙江省实行“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多业并举”方针,乡镇企业起步早、发展快、机制活,异军突起。注意了对乡镇集体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改革。
  此外,形成了资源与产品“两头在外”,主要靠市场调节的发展格局,形成了一大批一县一品、一乡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区域特色经济。浙江农民收入较高,有一定积累,这也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入条件。
  李泽民说,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使浙江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国有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浙江国有企业总资产的增值水平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长水平。浙江的实践证明,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和相互竞争的环境中,只要引导得好,就能有利于促进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借鉴、竞争和共同发展,增强经济的生机和活力。(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