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我曾是一名洋八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12
第3版(两会专版)
专栏:

  “我曾是一名洋八路”
  本报记者 洪岩
  政协医卫组的傅莱委员是为数不多的中国籍外国人,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顾问,许多人称他“洋委员”。吸引我采访他的首要原因,自然是他醒目的高鼻梁和灰白头发。其次,这个倔强的老人几天来曾三次回绝我的采访。当我三月九日下午第四次采访他时,他终于露出一丝宽容的笑。但随即说:“只有十分钟。”因为十分钟后小组讨论就要开始。
  “我对医卫界有些事情有意见。”他操着熟练的普通话说。他的直言马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这些年医药卫生方面立了很多法,但还不够,如《医师法》应尽早出台。另外,经常有执法不严的现象,这要认真查处。”他接着说:“有些人丢掉了严肃认真的医疗作风,连病历都写不好。使用的设备先进了,好的作风却丢掉了。”
  他对医疗扶贫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医疗扶贫,为农村群众服务是好事,但不要流于形式。医务工作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恒心,要能够长期在农村工作。”
  他看了一下手表后说:“还有一分钟,我再说一条。目前我国医疗事业浪费严重,很多医院都有CT、核磁共振,哪里用得了这么多,远超发达国家的水平。时间到了,我要准备发言稿了。”当我请他简单介绍自己的经历时,他只轻声说了一句:“我曾是一名洋八路,那时候我来到中国,就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