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让独立旗帜永远鲜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14
第6版(综合)
专栏:通讯

  让独立旗帜永远鲜艳
  本报特派记者 马为民
  3月12日中午,在毛里求斯共和国首都路易港的独立广场,举行了纪念独立30周年的正式庆典。毛里求斯的政要、知名人士和群众约千余人参加了庆典。特邀贵宾印度副总统克里希纳·坎特和包括中国驻毛里求斯大使郑阿全在内的外国使节也应邀出席。
  正午时分,毛里求斯总统乌蒂姆和总理拉姆古兰走下观礼台,并肩肃立在广场中央的旗杆前面。两名身着黄色军服的士兵在国歌声中,将国旗升至旗杆顶端。红蓝黄绿的四色旗在浩荡的海风中招展,人群里响起了掌声。随即,广场又一片肃静,人们在默默地聆听回荡在广场上的音乐和从远方传来的沉闷的礼炮声。不言而喻,这是在缅怀为独立奋斗过的先驱们。
  在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大潮中,毛里求斯人民在有“国父”之称的西·拉姆古兰的领导下,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1968年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24年后,又宣告成立共和国。今天,当象征独立的旗帜再次高高升起,人们自然心情激动,感慨良多。任何遭受过外国统治而后获得自由的人民,在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都会有同样的心情。一位经历过这个历史性时刻的毛里求斯中年女士回忆说:“那是一个自豪的时刻,它预示着一个变化的时代。”
  是的,毛里求斯随后的变化是巨大的。凡是通过奋斗赢得自由的人民都会显示出创造历史的主动性,毛里求斯人民也是这样。30年来,毛里求斯人民脚踏实地建设国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在今天的庆典中,一辆辆从观礼台前通过的五光十色的彩车,就反映了毛里求斯各行各业所取得的成绩。在经济方面,独立前毛里求斯完全依赖制糖业,素有“甜岛”之称。而今,它的经济已成功地实现了多样化,出口加工业、旅游业同制糖业一起构成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高达3500美元,居非洲和印度洋各国前列。毛里求斯人民经过30年奋斗,在这个殖民时代被人遗忘的角落,创造出了人们所称的“毛里求斯奇迹”。出租车司机阿扎伊先生说,这里独立前是一片贫穷,现在成了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一位外国同行则使用了一个如今非常明白易懂的比喻:“毛里求斯是非洲和印度洋的新加坡。”至于它在实现种族和谐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同样为世人所称道。
  独立固然来之不易,维护独立和让独立为民造福则更加艰难。从这两天同拉姆古兰总理及艺术和文化部长曾繁兴先生的短暂接触中,记者深感他们这些当政者都很不轻松,他们大概都具体地感受到面临的挑战。比如,在大胆采用新技术的情况下,如何控制已经显露出的失业问题,在积极发展出口加工业和旅游业的同时,又如何预防潜伏着的环保问题,从而为人类呵护好这颗“印度洋明珠”。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挑战。
  然而,“发展”不就是战胜挑战吗?毛里求斯独立30年来,正是通过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而创造出“毛里求斯奇迹”的。可以相信,这个非常懂得在尊严和纪律中维护自由的民族,同样能够战胜各种新的挑战,让飘扬在独立广场上空的四色国旗永远鲜艳。
  (本报路易港3月1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