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多利”需验明正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13
第7版(国际)
专栏:科技漫话

  “多利”需验明正身
  张友新
  克隆羊“多利”是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曾轰动国际科技界,也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但今年初以来,世界上一些科学家对“多利”羊克隆技术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呼吁要为“多利”验明正身。
  今年1月,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微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成员诺顿·津德尔和意大利加拉布里亚大学的德维多利奥·斯加拉米拉博士,在美国权威杂志《科学》上联名发表公开信,对“多利”羊克隆的真实性提出了许多疑点。之后,世界分子学权威、曾获诺贝尔奖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吉尔伯特,英国牛津大学的胚胎学家加德勒教授等也表示了自己的怀疑。奇怪的是,培育“多利”的研究小组领导人伊恩·威尔姆特博士也于2月22日首次承认“多利”羊“也许不是科学奇迹”。
  科学家们的怀疑集中在实验本身和重复性两个方面:
  一是检查“多利”的实验出现麻烦。“多利”羊克隆实验的焦点是体细胞。克隆技术中细胞核移植采用的细胞有两种,分别是胚胎细胞和体细胞;胚胎细胞移植已在过去多年的实验中获得了长足的进展,由于胚胎需精子和卵子结合而成,因此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不能真正称为哺乳动物无性繁殖的重大突破;而“多利”是采用体细胞(具体说是乳腺细胞)移植技术培育出的世界上首只哺乳动物,标志着哺乳动物无性繁殖的开始,具有特殊意义。但是,向“多利”提供乳腺细胞的母羊在“多利”降生前3年已经死去了。死无“对证”,无法将“多利”的基因结构与它不复存在的母亲进行直接比较,于是证明“多利”身份的工作遇到了障碍。
  二是培育“多利”的成功率很低。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用了247个重组胚胎,结果只有一例成功,诞生了“多利”,这样低的成功率在科学史上十分罕见。在公布这一重大成果时,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一些科学家们就指出,如果要证明利用体细胞克隆动物确实可行的话,还需要有今后进一步成功的例子予以证明。实验的重复性是科学界公认的原则。美国的3个研究小组按罗斯林研究所培育“多利”的方法克隆动物,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美国津德尔博士和意大利斯加拉米拉博士今年1月31日指出,除“多利”的缔造者之外,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任何人成功地利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再次克隆出哺乳动物。
  与此同时,国际上一些科学家对“多利”仍持肯定态度。罗斯林研究所助理主任哈里·格瑞夫博士最近说,“我们有信心完全排除‘多利’出自于胚胎细胞这种微小的可能性。”一些科学家认为,有些实验的重复需要假以时日和条件,何况这类克隆实验的成功率严格地决定于给、受体的生理状态和操作者的经验,在培育“多利”的实验中,最关键的技术在于供体细胞在移植时必须处在合适的生长期,并且供体细胞核要与受体卵母细胞质相融,所以几百分之一的成功率似乎不应受到苛责。有些科学家作了这样的解释:“多利”克隆成功是“一半科学,一半魔术”,所谓“魔术”实际上是指在实验中有些环节或未知因素尚未被掌握。
  但是,不管分歧如何,查明“多利”的真实性已势在必行。罗斯林研究所和PPL医疗公司决定对“多利”的身份分两部分进行核查,均由第三方机构来完成。美国一所未透露名称的大学将进行第一部分核查工作,其任务是分析罗斯林研究所保存的卵细胞核外的DNA结构,了解它是否为培育“多利”提供了去卵的苏格兰黑脸种母绵羊的卵子。英国的实验室将进行第二部分核查工作,其任务是将“多利”的DNA结构同保留在汉纳研究所的乳腺细胞的DNA结构进行比较,了解乳腺细胞是否有其他细胞混入。
  “多利”羊是关系当代重大科技成果的问题,以谨慎处之为宜。科学史表明,凡是真科学必能经受时间和事实的检验。“多利”羊的真实身份如何?人们希望有个满意的解释。据悉,由第三方机构对“多利”羊核查的结果将于今年春天公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