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专家点评《长白情》和《大漠女儿》 风格鲜明 情景交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13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专家点评《长白情》和《大漠女儿》
  风格鲜明 情景交融
  吉林延边歌舞团的舞蹈诗《长白情》和新疆克拉玛依市歌舞团的舞剧《大漠女儿》最近相继在延边、沈阳、乌鲁木齐、北京等地演出,一个朝鲜族风格鲜明,一个新疆风情浓郁,都尽力展现了自己的自然景观和舞蹈语汇,而且有所创新。我们特意请舞蹈、音乐、舞美、灯光方面的专家对两部舞剧做直率的点评。
  《长白情》:
  给观众一种综合的满足
  《长白情》用一对青年男女的相爱、结婚、奋斗和喜庆花甲四段经历,概括了我国朝鲜族的历史足迹和文化精神。专家认为,这部含义隽永的作品观赏性强。全剧从情感到美感,从舞蹈到美术能给人一种综合的满足。屏幕一拉开,清新瑰丽的画面就扑面而来,一把把白扇组成的半月形造型,踩着天池水、摇曳着巨大彩裙巍然屹立的母亲形象,紧紧吸引了观众。手法新颖,创意独特。舞剧把我国朝鲜族传统舞蹈宝库中的二十多个精品全都搬上了舞台,但又不是单纯地再现,而是围绕统一的主题构思,巧妙地进行了再创造。结构洗炼,层次分明,具有现代美的律动。这部作品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可分可合,分开则各段独立成篇,便于简车轻装,赴基层演出;合起则是系列舞蹈史诗。这说明了编导者心里装着观众装着市场。男女主角李伟、金顺福演得扎实,舞得地道,塑造了跨度很大的人物形象,表演自然,有“戏”。
  有的专家也认为,有几段群舞表演太一般。有的地方原始动作过实,精神升华不够。而音乐部分缺乏抑扬顿挫之感,特色应该再加强,高潮部分也显得太满。
  《大漠女儿》:
  在融合中展现舞蹈之美和风情之美
  舞剧内容出自油田创业的历史,主人公杨雪又有其生活的原型,是杨虎城之女杨拯陆为石油工业献身的故事,这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对我们重新思考人生价值有一种感召力。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本来就很难得,而这台舞剧把难以表现的现代工业题材表现得如此绚丽多彩,思想色彩凝重,情感色彩也浓重,却未给人以沉重感,实在不容易。舞蹈设计中将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工业特色融合得十分和谐,将石油、胡杨、红柳、风雪拟人化,展现出一种特别的美的形态,令人享受了舞蹈的魅力。这部作品体现了克拉玛依精神,是这种精神新的延续,像过去那些表现克拉玛依的文艺作品一样,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激奋人们。作品最大限度地挖掘感情线和事业线,既清晰又交融。整体框架很美,让人感到辽阔、雄浑、深情、柔美,体现了地域文化、现代文化、人物情绪,而且把民族舞和剧情需要的舞蹈形象糅合起来,突破了民族舞原型。作品以全新的风格改变了单纯地域性的舞蹈模式,表现了一种舞蹈文化意义上的飞跃,使抽象的思想用人物舞蹈语汇加以表现而变得具体,使单色调的瀚海变得多彩,实现了工业题材与区域文化的有机结合、大漠与人的有机结合、现代芭蕾与民族舞蹈的有机结合。音乐语言的交融非常成功,民族音乐与管弦乐的融合有独到之处。尤其独奏的大量运用,突破了近几年那种大轰大嗡的单一模式,让人感到情感的流动。
  专家同时指出,舞美、服饰、灯光的设计应该加以改进甚至重新构思,否则影响全剧。舞剧应有的戏剧性不足。杨雪牺牲时的托举平台升得过于夸张。主旋律“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运用不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