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金融 现代经济的核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17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热点聚焦

  金融 现代经济的核心
  本报记者 龚雯 严冰 康燕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两会”多了一个热门话题——金融。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认识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证金融安全、高效、稳健地运行,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在深化改革中防患化险
  亚洲金融危机让国人进一步看到,现代金融不是风平浪静的港湾,而是高风险行业,一旦出现重大问题,将会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灾难性的破坏。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冯梯云说,近年来,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成效明显,为实现经济“软着陆”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也是中国在金融风暴中保持稳定形势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国内金融领域并非天下太平,其积蕴的潜在风险不能不引起足够的警惕。
  人大代表、中国农行安徽省分行行长程凤谷说,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企业的主体,不增强其风险防范能力,就不能确保各项事业正常向前推进,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就是改革。
  小平同志早已指出,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对此,冯梯云委员说,银行不是政府的金库,政府要尊重银行作为企业的自主权利,切实深化银行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大区管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银行体系。应按照《商业银行法》的规定,谁要求银行发放政策性优惠贷款,谁给予相应的补贴。
  政协委员、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院长辜胜阻提出,规避金融风险的首要对策,一是确立新起点,即妥善处理呆账坏账等不良资产存量问题,让所有的商业银行站在一个新的起跑线上;二是运用新规则,即实行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和严格的金融监管。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也是把国有商业银行建成真正商业银行的关键。
  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厉无畏说,1999年3月将实现全球金融自由化,我国开放金融市场是迟早的事,因此,必须加速金融市场化的改革,促进金融市场的成熟与规范,为开放做好准备才是明智的选择。
  呼唤新型的银企关系
  记者注意到,“两会”期间,关心金融问题的不仅有金融界、学术界人士,还有不少企业家。人大代表、浙江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快人快语:“防范金融风险也是我们企业界的事。”鲁冠球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仅凭金融部门单枪匹马是远远不够的,贷款企业应当主动参与。万向集团与农行、工行及其下属分行、支行都有贷款行为,但向来“有借有还”,贷款本息从未拖欠,像农行萧山支行在万向的贷款收息率一直是100%。
  人大代表、吉林红嘴集团总裁卢志民说,十几年来,我们借助银行贷款创业,但从不依赖贷款。上项目,自有资金要占70%,项目投产后,把偿还银行贷款列为企业承包的一项硬指标,一个承包期结束,就要实现无贷款经营。这样,资产越滚越大,企业实实在在,抗御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强,一个贫穷落后的生产小队,发展成了拥有13亿元固定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目前金融领域的症结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要从根子上防范和化解风险,亟须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夯实国民经济的“地基”。人大代表、中信实业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周芝石还提出,要进一步健全金融法规,整顿金融秩序,提高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从业者的整体素质。此外,应广泛深入地开展金融知识的教育、培训,强化全社会的金融风险意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