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领导主体的自我意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19
第10版(理论)
专栏:学习十五大 贯彻十五大

  领导主体的自我意识
  张绪文
  编者的话:党的十五届二中全会指出,实现今年的各项任务和十五大制定的跨世纪发展目标,关键在于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需要多方面努力,关键还在于自身。中央党校张绪文同志的文章,着重对领导干部不断认识自我、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增强主体素质,从哲学的高度,深入浅出地作了论述。发表于此,以飨读者。
  自我意识
  ——一个看似陌生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主体理论的组成部分。作为主体的人,是有自觉意识的。人的自觉意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关于外部对象的意识,即把外部世界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所形成的意识;其二是关于自我的意识,即主体把自身作为对象所形成的意识。通俗地讲,自我意识就是主体自己认识自己。
  人们通过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别开来,或者说,把自己提升为人类社会。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有意识支配的物质活动。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我们把建筑师头脑中的蜂房称为实践观念。实践观念是实践活动的前提。实践观念的形成既需要有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了解,又需要有主体对于自身的需要及其本质力量的了解;它是关于外部对象的意识和关于自我的意识的统一,是外部世界的尺度和自己的内在尺度的统一。纵观人类历史,从原始人制作石刀用来生产自己所需要的极其粗糙的物质生活资料,到现代人制作精密的电脑和机器用来生产自己所需要的高级消费品,无一不是关于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的统一。通过实践和认识活动以获取关于外部对象的意识,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谈到自我意识,许多人却感到陌生。其实,人类的自我意识和人类本身的存在有同样长久的历史。古希腊有句格言:“认识你自己”。中国有句大家熟知的话:“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贵”字,道出了自我意识的重要和艰难。
  清醒地认识自己
  ——领导者必备的素质
  主体清醒地认识自己,乃是有成效地改造客体的需要。“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担任领导工作的同志更加需要对自身保持清醒的头脑。
  认识自己的责任。主体确定自己的历史责任要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语重心长地说:“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拿体制改革来说,不改革就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就缺乏生机和活力,而缺乏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是注定要失败的。但是,改变过去我们亲手建立起来的经济和政治体制谈何容易!我们会遇到传统的保守力量,会碰到运作了多年的旧体制的惯性力量,会面临由于利益的再分配而引起的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邓小平把改革称之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寓意深刻的。这次革命的任务要由共产党率领人民群众去完成。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责任之大,担子之重,不言自明。
  认识自己担当的“角色”。担任领导角色的同志,千条万条,最重要的是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权力可以用来为人民办好事,也可用来谋一己之私利。我们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某些权力尚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众所周知,没有制约的权力会导致腐败。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如何认识手中的权力,怎样使用权力,太值得深思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只能运用权力为人民服务。如果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变为损害人民利益的工具,就叫做权力的异化。防止权力异化,需要对手中的权力有清醒的认识。领导者中,有主角配角、一把手副手之分。一把手的作用是敏锐地发现萌芽状态的事物,迅速判断何者应扶植其成长,何者应消弭于萌生之初;一把手特别要在寻找理论与实际、中央精神与地方或部门实际的“结合点”上下功夫,提出正确的工作思路并组织实施。对于一把手来说,感知能力、洞察能力、“结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一把手切忌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而应抓住影响全局的重点和薄弱环节,有所不为有所为。一把手作为班长,尤其要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尊重群众,尊重副职,出了问题,勇于承担责任,切不可诿过于人,要使他们有话敢于讲出来,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副职分管某一方面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站在全局看自己,把自己摆在恰当的位置上,甘当配角,当好配角。
  认识自己的长处。领导者的优势和长处在于他有一个领导岗位。在这个岗位上,他有可能更多地接触实际,获得多方面的信息,碰到诸多棘手的难题。如果做领导工作的同志能够深入实际,善于捕捉信息,勇于面对难题,那么,领导岗位将是锻炼成长的十分有利的条件。领导者身负重任,他们要参与决策,组织实施,做得出色,其影响所及,其社会作用和价值,自然非同一般。放眼世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科技革命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马克思主义将有一个大发展,这是现时代的大趋势。实践提出的课题、准备的条件,是历史提供给各级领导者的良好机遇。当然,机遇总是留给眼光敏锐的人、有历史责任感的人、有信心和勇气的人、有所准备的人。
  认识自己的局限。无论何人都有局限性。认识到局限性,才能提高自觉性,克服盲目性。领导者应注意领导岗位给他们带来的局限性。如上所述,领导岗位本来具有接触群众比较广、获得信息比较多的长处。但是,若不清醒谨慎,也有脱离群众、闭目塞听的危险。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形:一个领导干部,在提拔前的考核期间,说长道短的都有;任命一下,讲好话的往往就多起来,议论短处的则大大减少。本来,职务和水平是不应简单画等号的,然而,有的领导者误认为职务提升了,他的水平和能力就该刮目相看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人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他们不但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而且受到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毛泽东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倡导者,他以“尊重实践、尊重群众”而著称。然而,在他晚年却脱离实践、脱离群众,从而背离了他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的威望本来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可是,正是他的崇高威望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和纠正他晚年错误的障碍。在毛泽东逝世以后,受到毛泽东思想熏陶的几代人无不为他晚年的失误而深深惋惜和遗憾。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位伟人何以陷入失误的反思中警醒,时时注意自己身上存在的或可能产生的种种局限,那就表明我们比较清醒明智一些了。
  提高自我意识能力
  ——若干可资借鉴的方法
  领导主体对自身保持清醒头脑十分重要。然而经验证明,清醒地认识自己是多么不容易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往往难于知彼。所以,怎样提高自我意识的能力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从你的“作品”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主体和客体的交互作用。认识世界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改造世界是主体客体化的过程。客体是主体作用过的,是“人化”了的,其中必带有人的意志的印记,必然表现出人的本质力量。马克思说: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既然如此,主体就可以从客体化的结果中,从自己的“作品”中反观自身。凡是有心的领导者,大都可以从自己主管的一项工作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人们常说:“部下的状况是领导人的一面镜子。”一个单位如果真的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必定是主持那里工作的领导人的群众观点、民主作风、领导艺术的写照。反之,一个地区或部门,如果形式主义严重,弄虚作假成风,阿谀奉承者众,那么,领导人也要从中看到自己的问题,须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从实践的“足迹”中认识自己。实践是历史的过程。人类总是从走过的足迹中认识自己,认识自身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以史为鉴”是行之有效的认识方法。中国共产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自我意识的里程碑,它使全党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达到了思想上、政治上的统一。主体走过的路程,有成功的脚印,也有失败的履痕。这种现象的发生,从认识规律看是不足为奇的。恩格斯说得好:“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痛苦的经验中学习。”邓小平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聪明的人,正是从自己正面的、尤其是反面的经验中学习,并一步步走向成熟。我们党经历过胜利,也经历过挫折,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从不断修正错误中,是从回首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中变得聪明起来的。
  集众人之耳目,听逆耳之忠言。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之所以有“清”“迷”之分,原因就在于一个是“旁观者”,一个是“当局者”。既然“旁观者清”,为什么不可以借助“旁观者”来认识自己呢?经验证明,“集众人之耳目”是提高主体自我意识的良策之一。领导者由于特殊的岗位,接触面广,有各行各业,有上级、下级和同级,他们可以从四面八方观察你。如果从事领导工作的同志肯于让大家评头品足,说长道短,那么就有可能借众人之目明己之目,从而达到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目的。众人对领导人的正确评论,有的听起来顺耳,有的听起来逆耳。“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能否吃下苦口良药,听进逆耳忠言,其结果大相径庭。众人之见,各种各样。总体而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心中有一杆无形的但比较公平的秤。当然,众人之中,对某个领导主体,也有看不清的,评论欠妥当的。那不要紧,他们会相互修正或自己来改正的。对于正确的或错误的批评意见,应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泰然处之。只有领导人真正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被领导者才有可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了真正做到“集众人之耳目”,领导者应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方面的代表人士中交“诤友”。
  保持崇高的境界、宽广的胸怀。领导者清醒地认识自己并进而战胜自己,必须具有崇高的境界和宽广的胸怀。视野开阔些,可用来作比较的参照系多一些,有助于认识自己。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把功名利禄置之度外的人,一个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才有可能真正做到虚怀若谷,从谏如流。邓小平由于有崇高的境界和宽广的胸怀,在他晚年,在对待自己的问题上,保持了十分清醒的头脑。他作为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对自己功过的评价是实事求是的。他多次表示,党在社会主义时期所犯的某些错误,他也有一份责任。当邓小平成为我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之后,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小平的功绩和威望无人能及。但是,他则表示:“我历来不主张夸大一个人的作用,这样是危险的,难以为继的。”他总是把功劳归于党,归于人民,归于集体。在中国,邓小平首倡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并身体力行。他在南方谈话中说:我坚持退下来,就是不要在老年的时候犯错误。越老越不要最后犯错误,越老越要谦虚一点。邓小平要求领导人“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我们应当牢记他的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