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农村普及家电时机是否成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0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

  去年农民人均收入已超过城镇居民1992年人均收入水平,但家用电器数量只相当于城镇居民1985年左右的水平——
  农村普及家电时机是否成熟
  本报记者 白天亮
  当家电产品价格战越打越激烈,当城镇家电市场空缺越来越小时,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人口占七成的农村。今年初,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刘福中在全行业1998展望会上指出,农村市场日益活跃,家电产品需求会有稳定增长,正是企业大展身手之时。
  潜力无穷
  据有关专家测算,农村居民主要家用电器百户保有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产生150亿元的需求,仅彩电一项就是200万台的销售。
  到1997年底,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90元,超过城镇居民1992年的人均收入水平,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的彩电、电冰箱、洗衣机数量却只相当于城镇居民1985年左右的水平。在未来10年内,倘若全国2.3亿户农村家庭的家电拥有率达到1996年城市普及率,则需要1.68亿台彩电、1.47亿台电冰箱、1.62亿台洗衣机。按1996年的产量,这相当于10年的彩电产量、14年的电冰箱的产量和16年的洗衣机产量。今年上半年,一项辐射全国的消费意向调查显示,接近四成的农村居民家庭今年准备购买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其中,计划购买电视机的比例达31%,计划购买洗衣机的达23%,计划购买电冰箱的将近20%。可见农村家电市场可开发的空间的确很大。
  临界状态
  农村普及家电在今天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个有力的支持论据就是:经测算,农村居民家电购买力系数已有大幅提高,超过加速普及家电的临界点。
  所谓的家电购买力系数,即指现期收入与家电平均价格的比值。与我国城镇居民普及家电的过程对照,我们不难发现如今农村普及家电的临界状态。以彩电为例,我国城镇居民普及彩电最快的时期是1988—1990年,其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分别为1119元、1260元、1387元,与此同时21英寸彩色电视机在我国各大城市的平均零售价格为2026元、2700元、2384元。反过来看今天的农村,人均纯收入约2000元,高于城市居民1988—1990年水平,而21英寸的彩电不少品牌在市场上的售价已低于1500元。两相对比,农村居民家电购买力系数已大大超过城镇加速普及彩电时期的比值。据了解其它家用电器也大体相仿。
  此外,我国农村家电消费增长的加速趋势十分明显。1994年,农村家庭洗衣机、电冰箱的增加率分别为1.48、0.95;到了1996年,这个速度已成为3.64、2.12。
  还欠东风
  在占我国总人口70%的农村加速家电的普及,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必将极大地带动家电行业的繁荣。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点,还有许多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就是用的问题。倘若农民只是买得起、用不起,那么所谓的普及只能是空谈。据了解,由于农村电价过高,一般是城市平均电价的两倍以上,甚至有的地方每度电达2—3元,一些农民家庭买了电视不看,成为摆设,极大地限制了家电的普及。农村电价高,有乱收费的原因,也有农村电网设施落后的原因。
  整个农村消费环境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在各种家电中,农民对电视的需求往往是最迫切的。但广大农村接转设备匮乏。有的电视生产企业为推销产品,要在农村建差转台,有时建一个台才能卖出十几台、几十台电视,企业也觉得难办。原电子部经济运行司市场处副处长黄建忠指出,企业要做的是针对广大农村地区信号弱、电压不稳的情况,生产高灵敏度、宽压家用电器。
  这就涉及到一个农村基础设施究竟谁来投资的问题。据了解,在城市,电网、电视转播系统这类设备都有政府投资。但在农村,长期以来,同类设备却大多要农民自己集资。有专家指出,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农村家电的普及永远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记者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了解到,未来3年,国家将投资1000亿元用于农村电网的改造。国家电力总公司农电发展局的原固均副局长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有望集中解决农村电价高的问题,启动农村家电市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