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CVD风波缘何而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0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市场扫描

  CVD风波缘何而起
  王学锋
  “是不是看错了?”看到电视里突然出现的CVD广告,许多消费者一开始都怀疑自己的眼神:什么时候VCD变成了CVD?
  CVD这个突然杀出来的程咬金,一下子把消费者拉进了迷魂阵。
  一方面,6月9日,国内五家大型电子企业爱多、长虹、先科、万利达、厦新和美国斯高柏公司在上海发布CVD白皮书。称:CVD(中国激光视盘)为中国数字视频的未来。
  另一方面,白皮书公布后,政府主管部门、原电子工业部有关人士约请记者,公开表示:新一代VCD名叫S—VCD,即超级VCD(Super—Vcd)。政府部门已委托全国录制标准委员会制订S—VCD标准,正式标准将在下半年发布。在此之前,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生产,但标准发布后,都要向《S—VCD系统技术规范》靠拢,否则,政府执法部门检查时将会被视为不合格。
  笔者手头的资料显示,现有CVD的标准与即将公布的国家标准有着相当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若大规模生产的话,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显然,主管部门对CVD的态度是明确的:卖,可以;但半年后须“改头换面”。
  7月6日,双方坐到一起,有关企业认为,CVD产品已有5家投放市场,被消费者接受已成客观事实,而S—VCD尚无一台机器面世;原电子工业部科技司主管人士则希望企业对S—VCD给予支持,因为“标准关乎国家主权”,关系到产业政策。主管部门不愿接受CVD正在于担心会导致市场再度出现某一两家企业垄断的局面,尤其不希望被外国公司控制。
  这也正是中国VCD发展的最大隐患。据介绍,VCD机主要有两个关键件,解码芯片主要由美国斯高柏公司和ESS公司提供;激光头则由欧洲公司和日本公司提供。由于关键技术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所以中国VCD产业乃至将来的DVD产业要真正成规模、做好、做久,就很困难。此次企业跟主管部门“叫板”,只是这一现实的表现。
  其次是缺乏秩序。业内人士透露了一个情节。就在今年5月21日,中国VCD行业的七巨头新科、爱多、厦新、万利达、步步高、先科和东鹏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行联席会议,签字承诺“尽快推动新一代VCD的研制和生产,执行国家通用标准”,不使用CVD名称。不料,仅过了几天,便有CVD白皮书公布。
  有关人士认为,这是中国VCD发展的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正是由于竞争缺乏秩序,使得VCD企业难以形成整体的力量,与国外视听产业抗衡。
  第三个原因是缺乏有效引导。有关人士认为,CVD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与新一代VCD的标准迟迟不能出台有关,市场上VCD、CVD、VCD3.0、S—VCD以至所谓VCD6.0等名目繁多,市场混乱,亟待规范。因此,国家标准必须尽快出台。
  事实上,国家至今仍未建立国家标准(包括产品标准与盘片标准),整个行业无法有效跟踪世界数字化视像产品尖端技术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