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买特别国债 钱从哪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16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金海观潮

  买特别国债
  钱从哪来
  诗云
  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批准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如此一来,长期困扰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不足问题终于有了解决办法。但在欣喜的同时,人们不免心存疑惑:国有商业银行买特别国债的钱从何而来?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中央银行将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支持经济增长达到8%以上。首先要择机降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他说,商业银行因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将多出很大一笔资金,可以用来归还中央银行贷款、购买特别国债以及增加新的贷款投放。这个信息一透露,买特别国债的钱从哪来也就水落石出了。进而,有些同志又问:为什么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是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经常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履行中央银行职能,从那时起就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存款种类确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1985年1月不再划分各种存款,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为10%;1987年10月上调至12%;1988年9月再次上调,达13%,此后一直未作调整。一般来说,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上缴给中央银行的越多,可供发放贷款的资金就越有限,整个社会货币供应量也会相应下降。反之亦然。与其他国家6%左右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相比,我国13%的水平显然偏高。并且我国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集中资金、调整信贷结构方面,调控货币总量的作用较弱。同时,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也造成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资金关系扭曲。一方面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缴存高比例的准备金,同时还得留出一部分用于清算的备付金;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不得不经常投放大量再贷款,填补商业银行的资金缺口。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调控逐渐由直接方式向间接方式转变,改进存款准备金制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已提上议事日程。这又引出了一个话题,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必然会带来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如何在坚持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同时,合理使用这部分多出来的资金?
  从有关传媒的披露看,存款准备金率将降低5个百分点,因此而多出的资金十分可观。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将其中一部分资金用来购买特别国债,不仅缓解了财政一次拿不出巨款补足资本金的困难,而且使长期悬而未决的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够的窘况得以改变。虽说钱是从商业银行兜里掏出的,但债权、产权关系清清楚楚,将来财政是要还本付息的。可以说,这将是改进存款准备金制度,降低准备金率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为了实现今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央行要保持贷款的适度增长,避免货币供应过多或不足。因此,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后,部分中央银行再贷款肯定会收回,以“对冲”信贷扩张的负面效应。即使这样,商业银行还有不少资金用于增加新的贷款,可以支持经济的快速增长。这种安排,体现了货币政策从紧而适度的原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