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巧做“民”字文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17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巧做“民”字文章
  本报记者 康燕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再就业工程,人到哪儿去?参加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的工商界委员普遍认为,要从“民”字头上找出路。
  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认为,尽管政府已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再就业工程,但面对国有企业改革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就业越来越市场化的现实,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共同参与。这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已显示优势并做出了贡献。现在,在个体私营企业里就业的约有6800万人,加上在外资企业里就业的1700多万职工,整个非公有制经济已吸纳了8500万左右的就业人员。
  人到哪儿去?民营企业家一厢情愿还不够,再就业者择业观念的转变十分重要。政协委员、福建恒安集团董事长许连捷说:“这与大多数民营企业地位不高,下岗人员觉得在民营企业中干活低人一等有关。”他希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让再就业者感到在民营企业中工作一样光荣,一样有当劳动模范和受到社会各种奖励的机会。
  政协委员、江西九江民生集团董事长王翔说,尽快疏通民营企业这条“就业大道”,已是各级政府妥善解决就业问题的当务之急。哈尔滨东方集团总裁张宏伟、武汉市鹏凌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春林和广西喷施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翔林委员认为,尽快扶持私营企业入正轨、上规模、壮队伍很有必要。
  从自身的发展实践中,委员们体会到,在国家发展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解决“钱”的问题,必须“眼睛向内”,更应充分考虑“民”字,要看到现在民间存款已达4万多亿元。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胡德平说,来参加两会的民营企业家委员自力更生,以较少的投入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国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认为,党的十五大和这次两会的召开,显示民营企业更为可贵的第四次发展机遇已经来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