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打好企业改革攻坚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15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打好企业改革攻坚战
  黄海嵩(河南):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企业的升级和联合,这对于实现企业经营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意义重大。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如何贯彻这一点呢?我们的办法是“优势企业+名牌产品+资本授权经营”,把地方相对好一些的企业和濒临倒闭企业中的好产品结合在一起,再由政府成立的建设投资公司参股注资授权经营。这种政府投资法人化、法人投资股份化的“三位一体”的做法,对于搞好企业经营,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优势企业的低成本扩张行之有效。
  郑斯林(江苏):强调规模经济,并不是要把每个企业都搞大,而是要根据不同产业和产品对经济规模的要求,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水平,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高的发展路子,培育一大批高市场占有率、高效益的行业“小巨人”。江苏在这方面的做法是:集中力量扶优扶强,鼓励和支持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促进一批大企业集团迅速成长;下决心使长线产业部门中的一部分亏损而又没有前途的企业退出市场,使资本存量由低效率企业向高效率企业集中;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和名牌产品的优势和作用,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多种形式,联结和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促进存量资产的优化组合。
  王宝银(河北):企业要发展,必须追求规模效益,我所在的河北八达集团近几年之所以由一个小啤酒厂发展成为有16个成员单位的大集团,第一,走了一条由理性扩张到规模效益之路。其次,必须围绕规模效益强化企业内部计划性,形成科学、严谨的管理系统,建立相应的决策、经营、激励、约束、调控机制,使企业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跨越。第三,知识经济是实现规模效益的重要支撑点,让知识转化为经济效益,才能加速企业发展。
  蒋进(江苏):在实现企业资产重组问题上,必须优先考虑技术进步,切忌不考虑企业间的技术联系,强行搞“拉郎配”,盲目扩大规模。
  吴瑞林(江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还是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能大则大,宜小则小,不要搞什么“是大好还是小好”的争论。在企业改组和联合中政府要继续发挥作用。
  梁映光(山西):振兴国有企业,必须抓住职工队伍这个最活跃、最直接的因素。市场经济机制要求下的企业不是靠人多来办事,而是靠精干、高效的人员来运作。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应该是责任型、技术型、经营型的群体。如何在职工教育工作上抓住关键,我认为应该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完善约束激励机制等三个方面下功夫,从而为企业步入市场,培育和组建出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王玉芬(山东):企业联合兼并要量力而行,能兼并三个不兼并五个。不要兼并的企业数量上去了,优势企业拖垮了。
  李锦斌(吉林):搞活国有企业应注意四个问题:一是在国企改革中通过资本运营,把死钱变成活钱,实现资产重组;二是要善于以自己手中的小资本运筹社会大资本,通过股份制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增强企业资本实力;三是善于联优化劣,把优势企业资本盘大,把劣势企业盘活,使企业形成新的优势;四是善于运用无形资产,搞好优势互补。
  王纯(吉林):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是一条可行之路,但核心问题是产权处置。有的股份制企业很不规范,名义上是搞股份制,实际上没有制度创新,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实行股份合作制既要尊重职工意愿,但也不能限制股权向少数人手里集中。建议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作相应修改。
  李泽添(香港):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积极稳妥地进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观点,我很赞成。这样做,一是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利于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二是利于企业筹集资金,发展生产;三是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效益;四是利于壮大国有企业。现在对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议论很多,应承认搞股份制不是万能的,工作中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进行,注意不要一阵风。
  于希信(山东):政府工作报告谈中小企业篇幅不多,实际上,不少地区财政收入大头是靠中小企业。对那些产品有销路,发展有后劲,现在资金有困难的中小企业要扶持。抓大放小,不等于对小的不管,要防止片面性。
  张二辰(河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中央提出的16字方针,采取有力措施,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落到实处。正确理解和实施“抓大放小”,“大”与“小”应根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所起的控制力来确定,不能搞层层“抓大放小”。
  李现武(云南):深化国企改革,一要以实现政企分开为重点,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要坚持“三改一加强”,对国企实行战略性改组;三要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要通过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增强企业的活力。
  张国光(辽宁):报告把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是完全正确的。与此同时,如果把一个国有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试点地区,选作突破口,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取得经验,更具有指导意义和示范作用。
  南存辉(浙江):要保持民营、非公有制经济的增长势头,促进民营、非公有制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加大对民营、非公有制企业的扶持力度。第一,必须加强立法工作,维护民营、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使之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第二,对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具备股票上市条件的民营、非公有制企业,应该允许上市,以扩大社会融资,进行资本经营,加快企业发展。第三,加强信贷扶持,放宽金融政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