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15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
  孙文盛(山西):党的十四大,特别是十五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赶不上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发展差距十分明显,形成了不平衡发展的态势。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家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国家要考虑中西部有的地方还突出地存在着生存问题,如没有水,连树、草都没有,资源十分匮乏。中西部地区要自己救自己,把国家给中西部已出台的倾斜政策真正用足、用活、用好。建议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国企改革的扶持力度,增加资金分配额度,以缓解过去由于国家需要在中西部建设的企业设备老化、技术陈旧、资金负债率较高的矛盾。另外,扶持中西部地区建立健全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统一的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
  令狐安(云南):中央对中西部的发展十分重视,政府工作报告中三个地方讲到了中西部发展问题。加快中西部的发展,一要基础先行,加大投入。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中西部发展的最大障碍,政策上应有大的倾斜;二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三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在中西部地区工作,思想要更解放,作风要更扎实,政策要更灵活,工作效率要更高,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要更深,发展才能更快。希望党中央、国务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给予更多帮助。
  张宝三(云南):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中西部的发展,对我们是个鼓舞。云南只要做好工作,发展就可能更快一些。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加快中西部发展的配套措施。
  尹克升(新疆):当前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下岗人员增多,贫困人口数量增加,国家对此要切实予以重视。
  纪尽善(四川):西部发展问题应引起中央高度重视,现在东、西部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不利于搞好协调的宏观体系。建议国家从搞好转移支付、财政投资、资源开发以及鼓励外商向西部投资等政策上,发展西部的基础产业、水电、高新技术和教育事业,尽可能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王锡炳(湖南):扶贫攻坚,不仅仅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湖南湘泉集团是地处我国中西部贫困山区湘西的大型国有企业,近年来,我们发挥自身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不断加大辐射能力,帮助地方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乡镇企业;同时,通过兴办希望小学、包村扶贫、代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等多种形式,引导当地群众更新观念,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应该说,作为企业,投身扶贫开发,不是能不能,而是为不为的问题。大到对口帮扶一乡一村,小到一加一资助失学儿童,企业只要树立起一种社会责任感,是应当而且完全可以有所作为的。
  蒲海清(重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支持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表明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的问题是关注的,开发中西部的政策是明确的,但还需要研究落实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具体措施,特别是要在改善投资环境上下功夫。要给具体的特殊政策,比如建立保税区,搞开发区,对基础设施的投资给予更多优惠等等。
  瞿文智等(新疆):要进一步突出扶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内容。要适当提高国税留成比例。贫困地区国有中小型企业生存困难,职工下岗较多,不利于社会稳定,国家应充分重视,区别对待。
  周本立(安徽):从中西部地区实际情况看,既要立足于自力更生,也要有赖于国家扶持:一、国家应进一步规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使中西部贫困地区更多地享受国家优惠;二、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立项、投资上更宽松一些;三、提高中西部地区贷款额度,并允许地区存贷款自由流动;四、加大全国范围配置生产力的力度,促进国内经济一体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