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乡村首都 ——乔治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15
第6版(国际副刊)
专栏:

  乡村首都
  ——乔治敦
  周佩府
  夜入圭亚那上空,俯首不见一丝灯火。虽然飞机已准备在首都乔治敦着陆,但仍看不到城市灯海火市、车如流萤的景象。机翼下万籁俱寂,漆黑一片。
  摸黑下了飞机,机场的地面粗糙不堪,拉行李的车轮发出隆隆声响。通过海关,进入行李大厅,厅里除了我们这伙黄种人外,其余的全是黑亮如漆的本国人。因为,印度后裔和黑人是这里的主人。圭亚那地处赤道,气候炎热。但行李大厅中没有空调,房梁上吊着一片密密匝匝的电扇,真正转着的约有十来台,厅中依然闷热。这里也没有机场中常见的行李推车,提取行李要人拉肩扛。使馆的同志还不时地叮嘱我们:“看紧行李,看紧行李……”这一切告诉我们,我们正步入一个第三世界的国家。
  机场通往首都的道路是一条可容两车对行的乡村式公路,路面坑洼不平,车速仅有四五十公里。道路两旁是草地或大片的热带植物,不时有一两幢民居坐落其中,有时民居则连成一片。民居上面都吊着一盏明亮的灯,房子多为木质结构,刷白色油漆,许多已斑驳陈旧,摇摇欲坠。
  行驶近两个小时进入市区,几幢漂亮的欧式建筑擦眼而过。但市中心没有一幢高过五层的建筑,更多的是新旧参差的民居。路虽宽阔不少,但依然坑洼不平,只有少许几辆车在行驶,商店都已关门,显得格外冷清。偶尔有几间路边酒吧,灯火通明,人影幢幢,略有几分都市味道。
  我们住进一家高级涉外宾馆,院落前面悬挂着圭、英两国国旗和本馆馆旗,显得很正式。馆高三层,造型很有特色,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一家小旅馆。馆内全为木质结构,室内陈设简易,约八九个平方米。
  白天看乔治敦比晚上就好多了。漫步街头,英式建筑鳞次栉比,还保留了许多乔治王朝的木制建筑。这些建筑设有露天阳台,还有通风的百叶窗和幔帐围成的墙壁。道路虽不甚宽阔,但中间栽种着热带花木和参天大树。路上奔驰着各式汽车,虽然马车也穿行其中,但毕竟只少少的几辆,不是主流。整个城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清新优美,洋溢着都市繁忙的气派。市中心的国家银行、市政厅、大法院等建筑精致独特,不同凡响。最为著名的圣乔治大教堂,高43米,外观峻伟,内饰华丽,是圭亚那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制建筑之一。
  但乔治敦又是一个不修边幅的城市,路边杂草丛生,垃圾随处堆放。从市中心开车约三五分钟,街区变得狭小,交通开始拥挤,河水污浊不堪,一片片简易住房杂陈路边,牛、羊、狗、鸡等动物四处闲逛。也有不少的小作坊、修理铺、商店、饭馆、水果摊,高低错列,相依相偎,有的高雅整齐、小巧别致,有的破损零乱,污浊陈旧,反映了居民们不同的生活水准。但进入市郊,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一栋栋花园别墅,坐落在绿色的草坪上,热带花木攀绕,白色雕栏环围,既舒适又漂亮。还有一些印度教的寺院,建造庄重,光洁明亮,给人一种圣洁感。在市区还建有植物公园,园内花红树绿、古木参天。白色的鹭鸟栖息在大树上,飞翔觅食在湖边。各类热带植物枝繁叶茂,阔大的芭蕉叶遮天蔽日,彩桥画亭散落其中,小道蜿蜒通向各个景点,是居民度假休闲的极好去处。
  乔治敦位于德梅腊腊河入海处,全城地势平坦,呈长方形。由于城内木质结构建筑太多,四五十年代两次大火后,商业区多已改为钢筋水泥建筑。这里有印第安人经常聚会的大草棚,海滨处也有一两栋现代化的高楼。居民生活水平相差悬殊,居住条件相去甚远。这里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象征现代文明的物质财富,也渗透着经济迟滞不前的落后现实。现代与原始相互交织,精美与破旧相互映衬,形成了这个南美小国的首都既像乡村又像城市的面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