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让煤空中走——访我国第一个煤电联营企业伊敏煤电公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0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

  让煤空中走
  ——访我国第一个煤电联营企业伊敏煤电公司
  本报记者 费伟伟
  纵览共和国企业发展史,这样的情景堪称罕见:自80年代这个企业初创后,历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同志均亲临现场考察、决策。这个企业,就是国务院确定的我国第一个煤电联营试点———内蒙伊敏华能东电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最近,经过多年建设的伊敏一期工程即将正式投产,记者来到伊敏,走进这座呼伦贝尔草原上新崛起的煤电城。
  得天独厚
  我国有五大露天煤田,伊敏即其中之一。这个煤田有多大?不算外围,105平方公里,相当于内地一个人口大县的面积。伊敏煤田现已查明的精查储量达28.27亿吨。外围还有一个宝日希勒煤田,精查储量更大,达40多亿吨。
  伊敏一期工程煤矿年产为500万吨,按照国家长远规划,这个地区要建400万千瓦发电机组,配套的煤矿年产要达2000万吨。即以年产2000万吨这一最高数字计算,伊敏煤田也足够开采上百年。
  况且,伊敏是露天矿,开采十分方便。据介绍,伊敏煤田的剥采比仅1∶1.67,即采1吨煤只需剥离1.67吨土。我们驱车来到正在开采的一露天矿。一个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1公里、最深达70多米的“大坑”顿时展现在我们眼前。
  “大坑”分成近10个工作台阶,有的为剥离台阶,有的为采煤台阶,其中最厚一个采煤层,竟厚达40多米,一个煤层就有十几层楼高。以前只是三峡大坝合龙时才从电视里见过的108吨的重型自卸卡车,这里就有9台,在坑里欢跑。而12立方米的巨大电铲,几下就可以将车装满。除了那位给我们介绍情况的矿长外,便再也没看见一个工人,跃入眼帘的是一台台自卸卡车、推土机、电铲机,偶尔见一两台越野车,那是矿上干部用来指挥、调度的交通车。矿区百分之百机械化。伫立在“大坑”边,恍若面对的是一个机器人扬威的世界。
  煤电一体
  电厂似乎都一个模样,而伊敏电厂却与众不同。即使外行也会发现,这个电厂多了两条白色的“巨龙”。———短些的,3.5公里,是露天矿向电厂送煤的输煤皮带廊;长些的,5.3公里,是电厂连着露天矿的排灰走廊。其实,地下还卧着一条“龙”。电厂发电离不了水,一条4.8公里的管路,将疏干煤田时排出的丰富的地下水直接引到电厂,电厂就不用再专门搞水源了。在这里,煤矿和电厂联成了一个同步开发的整体,从生产规模、装备、工艺,到生活设施公用建筑,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经营。这样统一规划建设的优势一目了然。且不说原煤不落地就进发电厂,节省了巨额运费,煤矿少建了堆场,电厂也少建了贮煤场,单说那条电厂连着露天矿的出灰走廊吧。
  灰渣是燃煤电厂的一大公害,一个发电装机100万千瓦的电厂,每天的灰渣排放量在1000吨以上,一年就要占去100—150亩地。而煤电一联营,腐朽便化作神奇。煤电要是分家的话,电厂排放灰渣要占地,露天矿开采也毁地。现在电厂把每天排出的灰渣通过长廊输回,加上开采时剥离的泥土,回填到采完的矿里,第二年,原野芳草又绿,牧场重获新生。
  伊敏煤电公司总经理肖玉斌告诉记者,他们作过统计,由于煤电联营,仅水、煤、灰之间这种科学循环利用,一期工程就节省了好几亿元的投资。
  前程辉煌
  “立一个项目,建一个企业,最终产品是电”,这是国务院批准伊敏煤电联营项目时定下的建设原则,目的是将伊敏丰富的一次能源煤就地转化为二次能源电,变输煤为输电,让煤从空中走。
  这一目标很快将成为现实。伊敏煤电一期工程被国家列入“八五”重点,共安装两台5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配套建设年产500万吨的露天矿。在露天矿采访时,矿长告诉我们,目前他们的生产能力已达年产600万吨以上。电厂带负荷试运行的情况也十分理想,三次带负荷上网均一次成功。到8月底,强大的电流将从这里通过配套建设的883公里的500千伏送变电工程直抵大庆,送入东北电网。
  而伊敏人心中,还怀着一个更为宏大的目标,那就是国家能源发展总体部署所规划的:把伊敏建设成一个装机400万千瓦、年产2000万吨煤的现代化大型能源基地。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凭借着煤电联营这一崭新体制,伊敏,这颗呼伦贝尔草原上的明珠,必将更加熠熠生辉。
  压题照片为伊敏电厂外景。董杰 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