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为破解一道世纪难题——淮河治污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23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破解一道世纪难题
  ——淮河治污之路
  本报记者 黄振中 白剑峰
  世纪之交,淮河举世瞩目。
  这是一条被污染的河,一条垂危的河,它使亿万人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为此,我国义无反顾,以最大的投入拯救淮河。
  随着1998年1月1日零点钟声的敲响,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向全国人民庄重地宣布:淮河治污第一战役初战告捷,全流域削减污染负荷40%。写下了我国环境保护新的华章,是淮河重获新生的希望,饱尝污染的人们无不欢欣鼓舞,它将载入我国环保史册。
  决心不移
  在我国的版图上,没有任何一条河流像淮河这样密如蛛网。它汇聚了120多条支流,养育着沿淮流域1.5亿人口。多年来累积的工业和生活污染,使2/3的河段几乎完全丧失了使用价值。可以说,淮河的肌体里流淌的全是变质的“血液”。要治理这样一条大河,不仅在我国是规模空前的,世界也罕见。淮河的污染非一朝一夕而成,这笔几十年的债要在几年之内还清,其难度可想而知。同时,一条河跨4省,上中下游矛盾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沿淮的工业结构极不合理,小造纸、小化工、小酿造星罗棋布,往往是一个小厂便能污染一条河。要想淮河变清,就必须摘掉污染“满天星”。但是,每关闭一家企业,就等于砸掉一群人的饭碗。这对于经济欠发达的淮河流域来说,意味着何等的艰难。当然,治淮最大的困难还在于资金和技术。为了筹集治污资金,每一个企业都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而在造纸、味精等工业废水处理方面,至今世界上也没有成熟的技术可供借鉴,必须靠自己趟出一条路来。
  无疑,治淮是一道世纪难题。谁去破解它,谁就要准备付出代价,付出牺牲。然而,为了亿万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碧水清风,党中央和国务院下决心打一场攻坚战。
  咬住不放
  3年过去了,淮河究竟怎么样?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显示,淮河水质已有明显改善,干流总体水质已达到三类标准。更具有深远意义的是,治淮的成功实践为其他“两河三湖”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那就是:咬住治理不放松。
  近年来,国务院淮委会多次召开会议,并进行现场执法检查。宋健同志反复强调:决不能让一条黑色的淮河流淌到21世纪,否则就愧对沿淮一亿五千万人民。国家环保局制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规划:1997年底之前,重点治理工业污染,削减污染40%,这是第一战役;1998年开始,重点治理生活污染,力争再削减污染40%,这是第二战役。经过两大战役,最终实现淮河水质变清。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沿淮4省着眼大局,上下合力,团结治污,使昔日的“独奏曲”变成了“交响乐”。4省主要领导多次聚首切磋,共商治淮大计。上中下游的恩恩怨怨烟消云散,每个省都表示:要舍小局保大局。3年来,全流域共关闭小造纸厂1111家,关闭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3876家,限期治理各类污染企业3000多家。在国际环保会议上,外国朋友听到这个数字也感到震惊。在投入上,中央、地方和企业倾其全力,国务院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专项治理资金,同时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并积极利用世行、亚行贷款;各级地方政府把治污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主动投入配套资金;各企业则把治污当成“生命工程”,有的卖掉小汽车,有的缓建办公楼,有的不惜挤占流动资金……治淮,成为全流域的大局。
  有人说,这是一场新的“淮海战役”。其成功的根本就在于上上下下拧成一股劲,形成合力,背水一战。沂蒙山区有一户人家,五兄弟用血汗钱建起一座造纸厂,刚开工就接到关停的通知。五兄弟含着泪说:“我们的父辈推着小车支前,为解放事业出了力。作为晚辈,我们更要为政府分忧。政府叫关,我们就关。”
  依法治污
  在治淮中,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成为一条铁的原则。
  1995年8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流域性法规。它像一把尚方宝剑,把淮河治污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刚开始,一些人以为这不过是“走过场”,环保法从来是“软”的。于是,有的企业在兴建治污设施时偷工减料,敷衍应付;有的企业白天放清水,晚上放黑水……1997年底,山东临沭造纸厂在全国人大环资委检查团到来前后,故意弄虚作假,三天排污三个样。当地政府立即责令该厂停产整顿,学习环保法规。为了永远铭记这一教训,该厂竖立了红色的“警示牌”,上书:“排放不达标就是犯法”。同样,在河南漯河第一造纸厂,大门口也悬挂着一条“警句”:“排放黑液等于投毒杀人”。从这些语句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法律意识的觉醒。事实上,沿淮许多企业都把环保法当成了职工的“必修课”,以在实践中自觉约束和规范行为。
  更令人欣喜的是,新《刑法》增加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实现了国家立法中的一项重大突破。对此,淮河两岸老百姓拍手称快。
  春潮涌动,荡涤着污泥浊水。淮河治污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离2000年变清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人们企盼淮河映明月,两岸吹清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