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股市又逢春气暖——北京投资基金开户第一天掠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23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热点聚焦

  股市又逢春气暖
  ——北京投资基金开户第一天掠影
  本报记者 田俊荣
  3月18日的北京,风吹柳花,新雨滴阶。而广大证券投资者的心中也自有一剂甘露飘下:1994年已有传闻、渴盼了四年之久的证券投资基金终于亮相。今天,是开设基金账户第一天。
  在国信证券北京营业部,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黑皮茄克”现象。前来开户的50多号人蜿蜒出一条黑压压的长龙,清一色的中年以上人士。人到中年,疏于装饰,人们大多披着黑色皮茄克。家住交道口土儿胡同的刘吉平,一句话引来不少赞许的目光:“钱搁银行,好比米饭熬白菜,保平安,但油水寡;炒股票像鱼肉荤腥,营养足,可保不齐要伤胃。这投资基金,开户费才5元,外加专家帮着理财。像我们这样不懂股票又不甘心让钱闲着的人买,正合适!”话音甫落,旁边一位姓如的司机接茬道:“基金20%投在国债,有保底;余下的80%用于炒股,实力雄厚,估摸着也亏不了。”他小声告诉记者,23日那天他打算申购5000份基金单位。国信证券业务科副经理王溢则朗声对记者说,短短一上午,已经新办了120个基金账户。
  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辟出了一方咨询台,佩黄铜色胸牌的咨询员张连渊不到两小时,就发出去200份材料。桌上的大瓶矿泉水已要见底,讲得口干舌燥的他在兴奋之余,也对记者吐露了一丝忧虑:今天来开户的,全是第一次涉足股市的人,对基金的风险知之甚少。有的连基金单位是“份”还是“股”都不清楚,有的索性把基金当成15年的高报酬存款。这时,一位40多岁姓武的中年人凑上来,不解地问:“这些可是咱汗珠摔八瓣挣的钱,管理基金的该不会让咱亏本儿吧?再说了,这头两个基金也算新事物,该不会跌吧?”
  面对交易大厅里倏然冒出的这支“新军”,老股民们大多平静地坐着,看那红红绿绿的大盘。在广西证券北京营业部,记者问一位姓安的股民,基金上市是否意味着股市要“失血”。他微笑着分析道:“瞧,这些新面孔不就是新入市的资金吗?另外,二级市场的资金转移到基金,只不过是由五个手指变成了拳头,资金还在二级市场走,肥水也没有外流呵。”
  此次基金发行,从公告到开户,仅有短短的两天。但记者注意到,众券商忙而不乱,服务工作颇有章法。不少交易大厅里出现了免费为开户者复印身份证的复印机。广西证券北京营业部的员工连夜调试电脑。国信证券北京营业部则贴出一纸公告:从18日到20日,将举办基金讲座,为投资者释疑解惑。
  压题照片:在国信证券北京营业部内,券商热情为投资者讲解投资基金知识、接受咨询。本报记者 蒋铎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