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我们要进一步学习苏联的先进植棉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11-11
第2版()
专栏:

我们要进一步学习苏联的先进植棉经验
山西翼城县西梁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 吴春安
西梁村是一个很好的产棉区,我从小就种棉。在旧社会里,因为受了“不种百亩田,难收百石粮”的保守思想的束缚,西梁村的棉花一直没有突破老三包的产量(每亩约产皮棉三十多斤)。解放后,我们下了很大决心,要提高棉花产量,但由于技术低,产量总是提不高。一九五一年,我学习了苏联先进的密植经验,每亩棉苗由一千六百株增植到四千多株,籽棉产量随着提高到二百七十八斤。一九五二年,我看到了苏联棉花丰产的画片,又访问了植棉能手曲耀离,结合本地情况,更科学地改进了棉花培植技术。像选用优良品种、分次合理施肥、三次定苗、两次脱花裤,合理地勤浇、浅浇、隔行浇,中耕时采用两头浅锄、中间深锄等办法。结果有五亩丰产地,每亩产籽棉一千零二十一斤,创造了全国棉花高额丰产新纪录。苏联的先进植棉经验,几年来已在西梁村普遍使用,使村内棉花产量每年都超过邻村百分之六十到一百五十以上。为了支援祖国工业建设,三年来我们共已卖给国家三十
一万多斤棉花。
但是,我们农民对于先进经验的接受并不是很顺当的,如六十四岁的孙其云老汉当初就说:“吴春安是瞎闹哩!种棉花没啥窍门,只要粪多,产量就能提高。”因此,他在播种时,每亩地使用了一百三十斤没有发酵的棉饼,和没有浸过的干棉籽拌在一起种下去,结果让粪烧坏了棉籽,连苗都没有出全。我们为了广泛传播苏联经验,曾不断采用连环示范等方式向周围农民传授,每年受到传授的群众都有四、五千人。
十月间,在北京参观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时,我看到苏联棉田每亩能产两千多斤,而我们的只能产一千多斤,相差很远。经过研究,发现我们还有很多缺点,像靠近棉株主干的小棉桃我们就都打掉了,认为产量少,要它没用。这同苏联的做法正相反。我们整枝也还不够及时。这些缺点,我们明年一定要改掉,进一步学习苏联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棉花产量,支援国家工业建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