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好大一个家 ——记格罗兹尼“一家亲”保育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26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好大一个家
  ——记格罗兹尼“一家亲”保育院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许宏治
  哈季扎特·加塔耶娃是俄罗斯联邦车臣共和国首府格罗兹尼的一位普通妇女,在警备司令部医院当护士。她的丈夫马立克·加塔耶夫是一位建筑师。他们夫妇有48个孩子,分属7个民族。孩子们都亲热地叫哈季扎特“妈妈”,叫马立克“爸爸”。
  这个多民族大家庭是怎样形成的呢?事情要从两年前说起。
  当时,加塔耶娃正怀有身孕,心中充满即将作母亲的喜悦,不料遇到了车祸。医生救了她的命,但腹中的宝宝没有保住。她出院后不久,有一天,有人把7名无家可归的流浪儿送到了她工作的单位。他们都是男孩,最小的只有3岁,最大的16岁。其中有的是俄罗斯族,有的是车臣族。他们都在战争中失去了父母和自己的家,只好沿街流浪,乞讨觅食。
  孩子们被带到澡堂洗了澡,饱餐了一顿,好心的人们还给他们洗了衣服,然后打算把他们送往市里的保育院去。这时,加塔耶娃突然提出,她愿意把这些孩子带回自己家去抚养。她说:“我就是在保育院长大的,知道那里是什么样。我想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家庭温暖。”于是,她便办起了这所家庭式保育院,并起名“一家亲”。
  现在,这里的孩子已经有48名了。他们有的是熟人送来的,有的是自己投奔来的。不久前,加塔耶娃夫妇还在家门口捡到一个刚出生几个小时的弃儿。他们把他收养为自己的儿子,让他姓自己的姓,起名叫沙米尔—阿卜杜拉。而其他孩子都仍保留原来的姓名。“我们希望能找到他们的亲人,而且想让他们记住自己以前的家庭,自己的民族,”加塔耶娃说,“我爱他们每一个人,都像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我要尽量多给他们一些温暖。他们受的苦够多的了。”
  的确,这些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都经过一段苦难的历程。俄罗斯族孤儿鲁斯兰,是和6个小朋友一起,在隆隆炮声中逃出保育院的。结果那6个孩子都被炸死了。鲁斯兰亲手掩埋了他们。13岁的安妮娅的所有亲人都死了,她本人也遭到强奸。她怕“战争”这个词,怕这一切再度发生。
  加塔耶娃的“一家亲”在前政府住宅楼里被分配到3套住宅。欧安组织驻格罗兹尼代表处决定给他们提供财政援助。左邻右舍、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们都常到这里来,提供各种帮助。他们当中有车臣人,也有俄罗斯人。俄罗斯族孩子见到来自莫斯科的客人,感到格外高兴。加塔耶娃的孩子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确实亲如一家。如果有谁在大街上受了欺侮,大家都会去保护他。他们会自己烙饼,自己收拾屋子、洗衣服。加塔耶娃的姐妹们有时也来帮他们做点家务活。
  丈夫马立克起初曾对妻子的决定接受不了。他甚至离家出走两个星期。但还是回来了。他说:“我舍不得离开你们。”在这个大家庭,所有8—16岁的孩子都上学:在家里分成几个班,请老师上门教课。不久前大家庭庆祝了第一次婚礼:梅兰娜嫁给了车臣代总理巴萨耶夫的一名警卫。
  加塔耶娃的孩子们都不想当军人。一个儿子对她说:“我们会打枪,但永远不会去打仗。”他们的理想是受到教育,成为艺术家、宇航员、学者、厨师,等等。
  加塔耶娃说:“每天晚上我给孩子们盖被子时,都想到将来他们长大了,我也就老了。但愿他们会一起来看看我。”她还说:“我想,我也许有一点儿像特雷莎修女。我总是想能像她那样。”
  为了能把“一家亲”办下去、办好,加塔耶娃四处奔走,寻求赞助。毕竟这是一个几十人的大家庭。而欧安组织的资助不会是永远的。
  最近,俄罗斯《独立报》在报道加塔耶娃的事迹时透露,这位善良的车臣妇女又怀孕了。不久以后,加塔耶夫夫妇将要有第四十九个孩子了。
  (本报莫斯科3月24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