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26
第10版(理论)
专栏: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常延廷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做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表率。艰苦奋斗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最集中的表现,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当前,应进一步处理好三个关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为了经济建设,经济建设需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最终目的是为了国家和事业的兴旺发达。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并要求“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节俭著称于世。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定实践者,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真正继承者。党在领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中,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风貌,历尽千辛万苦,饱受磨难而不坠革命之志,这是不断夺取胜利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也靠的是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风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但是,必须看到,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在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淡化了,有的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他们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在大搞楼堂馆所上,用在装修豪华办公楼和住宅上。更有甚者,寻欢作乐,挪用挥霍公款,不惜挤用生产资金、国内外贷款来满足个人奢侈欲望,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甚至沦为不齿于人民群众的腐败分子,跌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具有坚强党性的领导者,应当自觉地以史为镜,以俭为荣,以苦为乐,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改革开放的关系。有人认为,改革开放的年代再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时代潮流不合拍、不适宜。说什么吃点喝点,人之常情,“大节无害,小节无损”,既上不了纲,也上不了线,受贿不沾边,贪污算不上。更有人宣称:改革开放“不吃不喝经济不活”,“不请不送企业要命”。在这些谬论的影响下,一个时期以来,一些部门和单位讲排场、比阔气、图享受、奢侈浪费之风相当盛行。挥霍公款大吃大喝,甚至嫖娼赌博,竞相购买豪华轿车,高标准修建安乐窝和滥发纪念礼品。这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政府的威望,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引起群众的公愤。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高度重视并大力倡导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坚持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必须依靠的一种精神力量,反复提醒全党,“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60至70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我们应牢记邓小平同志的谆谆告诫,越是改革开放,越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要搞高消费、超前消费,用不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了。在他们看来,市场经济就是“潇洒”,奉行的是“人生能有几回乐,何不潇洒过人生”,因而一味追求个人享受的生活方式,热衷于吃喝玩乐、请客送礼、肆意挥霍国家钱财,沉溺于歌厅舞场,一掷千金,令人触目惊心。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奢侈浪费行为既是消极颓废现象的一种常见的表现,也是更严重的腐败问题得以藏身和蔓延的温床,应坚决加以整治。目前,尽管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综合国力还不强,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艰苦奋斗几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现在,全国还有5800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好,下岗待业人员增多。面对这种情况,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应带头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觉地做到工作上要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要向低标准看齐。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坚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形成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的良好风尚。即使到下世纪中叶,实现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我们也只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必须长期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