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健全机制 点石成金 ——专家谈高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26
第11版(科技)
专栏:

  健全机制 点石成金
  ——专家谈高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
  晓岑
  走向买方市场的中国经济,正焦急地在高新技术等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而总结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经验和教训,人们发现,如果在投入问题上仍像以往一样主要依赖政府,路只会越来越窄。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风险投资”的概念一经引入,立即风靡一时。然而深究起来,其实许多人对它的内涵并未透彻理解,甚至存在不少误解和附会。
  那么究竟什么是风险投资?如何建立中国自己的风险投资业?政府在发展风险投资业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3月17日,笔者就此采访了在风险投资方面颇有心得的彭路得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澎博士。
  刘澎这次专程从美国赶来,主要是为原电子部领导讲授风险投资方面的课程。他说:“国外教科书讲起风险投资的鼻祖,都追溯到当年资助麦哲伦、哥伦布探险的葡萄牙、西班牙国王。实际上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公司,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乔治·多罗特于1946年创建的ARD公司。今天我们谈风险投资,一般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的投资媒体向那些特别有潜能和希望的企业(通常是高科技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人们把风险投资称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那么是不是向具有投资风险的企业投入资本就叫风险投资呢?刘澎对此断然否认。他说,虽然风险投资家像银行家一样,都是充当投资人与接受投资者的中介,但银行家力图回避风险,贷款前要求借款人以财产作抵押;而风险投资家则努力驾驭风险。为将投资风险降至最低,他们会帮助、或直接加入那些接受投资的公司的经营管理,参与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技术的评估、市场的分析、投资回报的估算乃至为企业招募高层次管理干部。
  风险投资的真谛是对投资风险的驾驭,风险投资家在投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他们对高新技术有敏锐的洞察力,与一流专家学者有密切联系,对高新技术市场走向及潜力有准确的判断力,并且能够把资金、技术、人才组织起来。有他们依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国家就不用再去为一个个具体项目操心了。所以中国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在现有金融投资专家和企业家中培养起一支高质量的风险投资家队伍。
  “发展风险投资业,并不需要国家去建个什么风险投资公司。”刘澎觉得政府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扶植、鼓励风险投资的相应机制。“风险投资的目的不在于对被投资企业股份的占有和控制,而是尽快回收流动资金以回馈投资者并进行新的投资。到目前为止,我国在高技术成果转化方面作了不少风险性投入,但总的说来效果很差。为什么?就是产出机制不健全,投入产出未形成良性循环。”
  风险投资的回收过程主要是通过公司的上市或被收购、兼并,使得投资资本转化为可流动的资金。中国目前这些机制都已存在,但很多地方仍需进一步规范。刘澎提出,一方面要制定严格法律,禁止炒作;另一方面应积极开发二级股票交易市场,以相对宽松的上市条件,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创造良好环境。同时政府在税收方面应给予一定优惠政策,甚至设立小额的种子基金以刺激和吸引投资者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