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候鸟迁居 “银燕”无恙 浦东国际机场巧解生态难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1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候鸟迁居 “银燕”无恙
  浦东国际机场巧解生态难题
  本报讯 记者白剑峰报道:既要“驱鸟”,又要“护鸟”,如何才能两全其美?正在建设中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实施种青引鸟工程,使候鸟改变了迁徙路线,喜获新居。既消除了鸟撞飞机的隐患,又保护了鸟类的栖息环境。
  浦东国际机场是上海市“九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远期规划为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运输能力500万吨。根据设计规划,机场位于长江入海口濒海地带,处在东海岸候鸟迁徙的分支路线上。为了避免鸟撞飞机事件的发生,保证飞行安全,必须将候鸟迁徙路线东移。但这样做,就会破坏鸟类原来迁徙歇脚觅食的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机场建设指挥部坚持“最大限度减轻对环境影响”的原则,重点研究了鸟类生态环境保护问题。1996年2月,指挥部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机场选址区的环境作了综合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有关专家提出:在距机场东侧11公里的九段沙种青引鸟,人工创造一块鸟类生存栖息的环境,从而改变候鸟迁徙路线,从根本上消除鸟撞飞机的隐患。随后,华东师范大学组织了由鸟类、河口、海洋、水生物、生态学等多学科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开展实地调查和科学论证。
  调查结果表明,九段沙正好处于候鸟迁徙的正常路线上,是长江口自然淤积的沙滩,呈逐年扩大趋势。沙滩自然植被面积达8.2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饵料及良好的饵料生长环境,人类活动很少,是一块理想的候鸟栖息地,具备种青引鸟的条件。1997年初,机场建设指挥部投资100多万元,在九段沙种植了0.4平方公里芦苇和0.5平方公里互花米草。今年6月下旬,有关人士到九段沙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种植的芦苇、互花米草长势良好,鸟类栖息量明显增加。事实证明,种青引鸟方案是成功的,它不仅可以解决飞机安全起降问题,而且也给候鸟营造了一个新的理想栖息地,有效保护了鸟类的生存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